刘亚丽
【摘要】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而创造性则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21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注重造就人才的品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坚定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创新;实施;素质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了“高素质,创造性”的要求。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的“素质”一词的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而创造性则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21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注重造就人才的品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坚定地实施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它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智慧品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是体现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是终身教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随着21世纪的到来,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在造就创新型人才,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战略性基础地位的作用。实践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而课堂教学是实践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改革”,坚持“开放”。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要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增长智慧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创新,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实施由“教”向“学”的转变。在教学手段上,应根据创新的要求,大力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育技术体系。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性、主体性、创新性的发挥。严厉的,高高在上的教师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教育教学不能强调整齐划一,而是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引导学生个性思考,引导学生乐于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寻求与学生的最佳契合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能将教学内容囿于书本本身,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拓展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基于书本,又要拓展思考,拓宽专业口径,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融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教育教学空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教育教学狭隘地束缚于课堂,而是要努力地拓展延伸课堂,引导学生到大自然、社会中去感悟,到图书馆、网络世界去延伸,扩大学生视角,激发学生情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丰富认知,启迪学生智慧,引发学生创新灵感。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需要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三方面进行更新。三者并重,才称得上是一剂标本兼治的良药,也是中国培养创造型人才,在未来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保证。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和趋势。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创新教育的提出抓住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参考文献:
[1]宋淑凤.知识经济与创新素质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