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万平
摘 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在众多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概括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多种形式训练,培养概括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培养 概括能力 方法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22-02
在众多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概括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文时。编写提纲;阅读课文时,归纳中心,总结写法,都必须要用概况。概括如同剥笋,一层一层去掉老皮,最后留下最嫩的“核心”,也就是最好吃的部分。对于学习语文,学生概括能力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尝试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培养着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经验告诉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课内得法,重方法传授
1.段落综合法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通向全篇的桥梁,准确的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准确地概括段意,就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中心,一篇文章可分为几段,把每一段都概括出了段意之后,再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综合组织各段的段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段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和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2.事件叠加法
在一些记事的课文中,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两三件事来反映文章的主旨,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就用事件叠加法来概括主要内容,当然,几件事也是有详、有略、有主次之分的,在概括主要内容时,也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不能平均使力,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概括,次要事件一带而过,然后用叠加法叠加,组成通顺的语句就是主要内容。
3.句子扩充法
(1)抓住过渡句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的过渡句,然后说说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内容上,最后围绕这句过渡句扩充内容,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2)抓住中心句
中心句,顾名思义,就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中心句中的关键词或词组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我让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句的关键词进行扩展补充,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纲罗列法
根据罗列的提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一种易操作的好方法,罗列的提纲已是文章的基本框架,我们教会学生区分出重点内容后,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指导——如何概括,其他次要内容一笔带过。这样学生也能很容易地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要素概括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
二、有效训练,重能力提高
1.形式多样化
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相反,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大的困难,所以老师应经常给学生一些拐杖,扶着学生一路走过来,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形成这一能力。
从最简单的嵌词法到给出关键性的词句,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训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训练的难度由易到难。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消除畏难情绪,逐步增强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自信心,养成阅读文章必须概括主要内容的习惯。
2.训练过程化
要想每个学生都具备概括文章的能力,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在课堂上扎实训练,做到每节课都留出一部分时间着重训练,其次,训练的面一定要广,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中、下学生也有训练的机会,把训练的过程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每个步骤,从而提高概括能力。
3.评价多元化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那学习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如何让学生对概括主要内容产生兴趣呢?我认为这与教师的激励和评价的多样化是分不开的,当学生概括出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的帮助,指導方法。当学生概况有进步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同读课文一样简单。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尽管我知道还不够完美,但我正在努力地做,因为我知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始终记着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培养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