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礼金
“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我是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设计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能将所展开的图行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纸质圆柱体、圆柱体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
纸质圆柱体、长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圆柱形水杯,口缸。
提问:
1.同学们,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如果要把这些物品封闭包装,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导语: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呢?(指名说)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一)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面积概念
1.动手操作。将学生分成4人为1个小组,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学具,量出它的底面半径或者直径、高,并将量出的数据注明在圆柱体上。然后,沿着圆柱两个底面之间垂直剪开或打开圆柱,并在展开图中分别标明圆柱的“底面、侧面、高、圆的周长”。
2.对照观察,独立思考
(1)圆柱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有关系吗?(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
3.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之和就是该圆柱的表面积。启发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从而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二)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推导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1.探索,发展空间思维与逻辑思维。
(1)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引导学生进行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步骤:
2.尝试。要求学生按以上步骤试着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归纳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以上四个算式列为综合算式,由此得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4.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计算上题,看看最后的答案是否一样?分步计算和综合计算,哪一种方法更为简便?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教师指定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自练,如有疑问可以相互讨论。练习后,师生核对,集体评议算法和得数。
(四)强化练习,全体学生必做的基本习题
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题(教师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别忘了单位。)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