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慧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取数学知识更有意义,因为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本文对此进行浅析。
关键词:数学学习 兴趣 合作 学习习惯
一、低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低年级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更要使其从小就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动脑、乐于学习、勤于实践,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学生只有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大的收获。教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当前,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比较陌生,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如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正确的坐姿、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对问题不去积极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但是,经过教师耐心的教导,大部分学生会在一年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并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过,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上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爱摆弄东西,做一些和学习没有关系的事情;有的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耍等,这些都是不良习惯的表现,会导致他们学习效果欠佳,学习成绩受影响。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通过课前充分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小组长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让小组长每一节课都检查本组学生是否准备好了上课的用具,如数学课本、笔记本、草稿本、文具、学具等,对准备好的学生进行加星奖励,对于没有准备好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并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自己准备好并能帮助其他学生准备好的学生加倍奖励加星,通过评价机制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当然,良好的习惯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小学低年纪学生更需要持之以恒。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双边互动的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还可以使教学过程不断向纵深推进。学生不但要学会听教师讲课,还需要学会听同学发言。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更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认真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要求学生的思维跟教师的讲课同步,积极动脑,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数学思维方法。学生能否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对课堂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好兴奋、容易疲劳。针对以上特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接受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教育与训练,还要运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去激励学生,充分赏识学生。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之一,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交流,对小组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指导,科学合理地划分和搭配小组。小组搭配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要体现出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小组组长可以采取轮流担任的形式,可以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以及进步程度给予组长机会,每一个组长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训,组长要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交流与合作,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日积月累,它是靠恒心与细心慢慢养成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引导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感。教师要用爱心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切实、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曾俊萍.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18).
[2]梁艳霞.以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改变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3]梁宇,袁俊.浅谈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