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勇
【摘要】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现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养成”三大培养体系的高职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将为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培养 体系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的缺失
1.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综合素养培养
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摆脱了压在师生头上的应试教育阴影,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把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在办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专业建设,忽视基础课程建设;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忽视职业素养养成;重视教学生做事,忽视教学生做人。有的高职院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就业率”,只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性。更有甚者,有的高职院校把高职教育等同于社会上的短期就业培训,以培养掌握一定职业技能、能够立刻上岗的学生为目的,完全放弃了综合素质教育培养。
2.综合素质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当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同一学科领域开设的课程形形色色,如艺术领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陶艺制作》《篆刻》《色彩美学》《素描》《西方音乐史与名曲鉴赏》《艺术与美学》《艺术概论》《合唱》《影视鉴赏到交谊舞训练》《流行歌曲视唱》《数码钢琴演奏》等。这就导致一方面综合素质教育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教材泛滥,良莠不齐。
3.综合素质教育渠道不畅通,教学手段单一
我国的高职综合素质教育,现在大多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没有形成课堂、社团、素质教育基地多层次、多平台的立体化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二、高职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1.构建高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本院办学特色和现阶段实际情况,对现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围绕“个性修养”和“职业素养”这两个基点,将综合素质教育内容分解为八个板块:身体素质、个性人格、思想道德、团队合作、文化修养、通识知识、交际能力、创新学习。
2.畅通高职综合素质培养渠道
拓展高职综合素质教育途径,建立课堂教学、专题报告、社团活动、顶岗实习、校园文化、基地活动等六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保证各个渠道的有机联系和畅通,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素质教育水平。如身体素质教育方面,除了常规的大学体育课之外,可成立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田径等协会;文化修养素质教育方面,成立书画、摄影、舞蹈、动漫、音乐等协会。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
3.高职综合素质培养的实施步骤
高职综合素质教育分四步走。
第一阶段(大一上学期),本阶段工作目标:帮助学生完成高中应试教育向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结合军训、安全通识培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第二阶段(大一下学期),本阶段工作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了解学习的内涵,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
第三阶段(大二全年),本阶段工作目标:学习能力强化,结合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第四阶段(大三上学期),本阶段工作目标:结合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沟通与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肯吃苦、耐挫折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三、高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防止单一、固定
在传统评价主体基础上引入企业第三方、班主任(或辅导员)、同学和学生本人,打破单一主体的评价格局。既重视“他评”,又注重“自评”。企业第三方的评价往往倾向于参照职业标准进行独立测评,更加符合职业规范,评价结果有助于学生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评价能够全面、及时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同学和学生本人参与的评价是互评和自评,起到了检讨自己,监督同学的作用。
2.评价内容要多面化,防止片面化
评价内容对学生学习及今后的就业创业均具有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多元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综合的、细化的。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又要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水平;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表现,又要鼓励学生健全个性品质。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应该侧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既要体现教育机构对学生知识素质培养的目标,又要体现企业或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要求。
3.评价标准要层次化,防止统一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同时存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且每个人在接受能力、认知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如果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强调了严格统一,忽略人的智能差异,实际上是对个体个性的不公平,不利于学生优势的凸显和健康成长。
4.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避免简单化
各种类型的评价应具有不同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周期,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基本原则,注重评价过程。技能性评价应该适当缩短评价周期,根据教学计划和授课情况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相对周期要较长,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或两次。所有评价材料和结果应该收录到个人综合素质培养成长档案中,阶段性评价后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统一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和反馈意见,反馈意见要人性化,在第一时间反馈给被评学生,并提供咨询和解释。
5.评价结果要弹性化,防止固定化
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课程体系下,实行弹性学分,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多获取学分,而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中少获取学分,最终学分累计达到一定标准也可实现学习合格。弹性学分在学生综合素质成绩测评中发挥了扬长避短的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