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浅见

2015-07-24 14:10葛娟
教育界·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牧羊女小兄弟想象

葛娟

一堂语文课最起码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根据语言来进行,因为“语言”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语文老师要能快速地找到文中能引发学生感悟的语言点,带领学生遵循阅读规律品味语言,走向文本深处,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意味,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语文。

一、寻找文字深处的不平淡,理解作者的内心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语言平淡朴实,一般作为说明文教学中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学习的范本,教过已不少于四次了。第一次,纯粹照本宣科,参照课本和参考书,理一理说明顺序,解说一下说明方法,我都没有留下说明印象,更别说学生了;三年后第二次,因为已经去过苏州几个园林,拿出所拍的照片,让学生们对照读,有了些兴味,但至少印证了一下,对本文依旧不关痛痒地滑过了;又是三年过去,第三次,多媒体开始盛行,精美的图片和悠扬的音乐,让我陶醉,于是鼠标点点,热热闹闹地学完了,学生很开心,可是又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呢?三年匆匆,又是一届,教什么?怎么教?叶老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这篇课文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例子?在我阅读了曹林娣的《静读园林》一书,阅读了叶老之子叶至善、园林大叔陈从周的有关文字之后,我确定了一个目标:要让学生关注文字,感悟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感受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更要让学生感受远离故乡的老人用亲切的谈话般的口吻,如数家珍地谈苏州园林的特点,朴素的文字背后所藏的“深眷”。

貌似平淡的语言,因为平实浅显,往往会被漠视,其实平淡背后是深邃,是意蕴丰厚,犹如静水流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捕捉,需要真正意义上地走进文本,领略语言的表现力,让学生品味出“平淡中的不平淡”。

二、寻找文本语言的韵味,做好语言的传承

文化靠语言传承,语言的背后潜伏着悠久的文化。教学《诗经·兼葭》这样一首绝美的四言诗,选择什么来教学?在研读《诗经》的多种版本的解读之后,再回过来读《兼葭》,感觉《兼葭》里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确定了“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中的“从”字,即“追寻”之意,于是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就确定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追寻《诗经》”。从一首《兼葭》中,去追寻《诗经》传承的语言文化,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化的源头魅力。正因为寻觅到诗歌中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沿着语言上溯文化,沿途充分展示这个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得《兼葭》的课堂教学显得摇曳多姿而又意蕴深长,一路风景无限。

三、寻找文本语言空白处,走向文本的深处

有时候,文本的多元层次使得文本充满了不定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品味文本语言的丰富性,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觅得一条捷径,从而开阔阅读鉴赏的空间,渡向文本深处。

一位老师教学鲁迅的《风筝》一课,文中的“我”在中年之后得知“游戏是儿童的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时,想了一个补过的办法,即“送小兄弟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这位老师设计把“嚷着,跑着,笑着”六个字化成一百个字。放风筝这样的场面,因为是学生熟悉的场景,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此进行填补,学生写得非常温暖而美好。“以喜写悲倍添悲”,对比中,学生理解了鲁迅先生所具有的自我反省和“春天的温和”精神。这位老师真是寻觅到了这个空白点,带领学生去体验,从而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

还有,“我当然或获得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着小屋里。后来他怎么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这句中有语言的空白点,就是小兄弟“绝望地站在小屋子里”时的心理,小兄弟会想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文本内容,想象小兄弟的心理。通过具体合适的想象,学生加深了对“精神虐杀”的理解,更可贵的是对鲁迅先生的反省精神也有了感觉。

诗歌教学中,因为诗歌语言的凝练、浓缩、字少意丰,有极强的表现力,也就是意味着有极大的想象空间。要敏感地寻觅到诗歌语言的空白点,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需要仔细揣摩品味诗歌的意象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来填补诗歌的空白,如此,方能真正贴近诗歌,读出诗歌的意味。一位教师教学何其芳的《秋天》时,学生对“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含义不理解,觉得秋天的草原,水干枯了,草黄了,草野寂寥一片,美好的夏天过去了,读出其中凄凉感。如果以确定“梦寐”这个词作为突破口,引发学生去想象通过牧羊女眼睛这扇窗户,看到牧羊女的心理,可能是“憧憬着野外的秋景”,也可能是“思念已经过去的夏天的牧场,更可能是思念夏天牧童的笛声……”,同时引起学生体验自己也曾有的“梦寐”,少男少女们哪个没有过对未来的梦想,对刚刚过去的小学的怀念,对现在外地求学的小学好友的思念……这样的想象拉近了学生和何其芳的《秋天》的距离,以至于学生后来写自己心中的秋天时,也能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悟。

寻寻觅觅,只为寻找语文的美。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散出语文味儿,要教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寻觅文本语言,沿着语言这条小径,确实能渡向文本深处;觅语言学语文,才能带领学生渡向语感园林,回归汉语家园,享受语言的魅力。

没有适宜的教学内容,所有的教学将失去意义。教师的素养以及对语文科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的一生将有多大的影响啊。选择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从语文的语言本质出发,穿过文本语言的花径,从学生心灵起航,寻觅语文的内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渡学生也渡教师自己一路好风景。

【参考文献】

[1]陈海生.语文原来需要"这样"教[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0(4):41 -43.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于漪.岁月如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牧羊女小兄弟想象
油画《哈萨克牧羊女》
快乐的想象
最是一抹少年蓝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秋天的梦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土耳其牧羊女
心如止水
霸王龙有了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