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飞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幼儿园层次培养各种专业的幼儿教师。而舞蹈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课,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入,对舞蹈专业的教学要求和素质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舞蹈任课老师要以师范生为特点,根据不同层次差别,强化学生实用性的能力培养,从舞蹈教学能力的角度出发,在培养幼师生舞蹈表现能力、创编综合能力及组织能力的过程中,突出分层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实施不同的舞蹈教学。
【关键词】学前专业 舞蹈 教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03-01
随着学前专业教育的不断推进,舞蹈专业的教学在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模式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众所周知,专业课的系统性和成熟度如何,取决于这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舞蹈专业更是如此,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现了舞蹈教学的不同魅力,诸如:示范法、口令法、模仿法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其特点并且在教学中也行之有效;现在,又逐步发展了一些新的舞蹈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舞蹈热情,强化学生实用能力,以促进其适应未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学前专业舞蹈的学生是为将来进入幼儿园从事幼儿工作做准备的幼教老师,因此,其学习舞蹈的目的是具有“师范性”,其未来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幼儿,作为一名幼教老师,不仅要具备舞蹈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舞蹈教学的幼教能力。在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要进行舞蹈训练和舞蹈技能训练,在一定的训练基础上累积舞蹈元素和经验,并能够组织幼儿进行舞蹈活动,引导幼儿在舞蹈敏感期掌握基本舞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未来的幼儿园舞蹈教育至关重要,关系着幼儿园整体教学能力的体现,也关系着幼师未来自身的工作命运和前途。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自主型教学法。以锻炼学生自主性为目标、挖掘学生自主潜能,用启迪的智慧来创立学生的个体意识和自主体验,学生由此而获得能力与人格的塑造,这是自主型教学的终级意义所在。教师在传授学前专业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设问求疑,指导学生自己探寻舞蹈背景知识与内涵,而不是由老师来直接传授舞蹈相关内容。例如:在教授学前专业的舞蹈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的学习当中,通常老师会向学生讲解各民族舞蹈渊源、风俗人情、舞蹈特点等,再进行示范舞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对老师讲解的民族舞蹈内容有所了解,不能发表意见,也没有自己什么独到的见解,而在新型的教学方法演绎中,所有的舞蹈相关知识都由学生来自己发掘,包括对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地域风情特点都要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来自己发现、搜集,只有自己亲自经历、找寻的资源才是记忆深刻的知识。
2.潜在暗示法。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在不同的环境氛围里,每个人都可以收到不同的讯号,大脑可以接收到不一样的传递信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大脑也会无意识地接受到各种讯号,从而指导人加以调整。舞蹈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意识潜能,对学生有研究的资深教师就善于运用暗示的方法或者是“冷处理”的方法,来进行舞蹈教学。暗示法有其鼓励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老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情、眼神等暗示,能起到鼓舞学生激情的效果;对故意调皮或捣蛋的学生可以用“冷处理”的方式,也就是说老师对这种学生蓄意做出的行为采取故意装作没看见,等学生的行为“冷”下来了以后,再进行教育指正。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可以适时制约学生的蓄意行为,让学生觉得蓄意的行为没有什么效果和意义,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也就慢慢消退了这种蓄意行为。但是,暗示法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老师不顾实际情况而无心的态度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在冷处理后要善于发现调皮学生的优点并让其发挥。例如:有的调皮学生因对学舞蹈不自信,所以没有学习兴趣,但她们的节奏感好,我会让她们在练习时呼拍,能让其他学生在练习时更准确的把握音乐节奏,学生在这种被重视的过程中有自豪感,她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教学效果会得到提高等等。
三、运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不同层次需求,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层次划分,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存,实现舞蹈教育总目标。
1.循序渐近的目标分层。在学前舞蹈教学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基础舞蹈的培训目标,这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舞蹈能力,因为基础舞蹈知识和理论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必不可少,基础知识将决定每个幼教的就业选择方向,同时,幼师的基本舞蹈技巧和幼儿舞蹈的编排方法也必须把握,这些基础目标将有助于他们未来幼儿园中的舞蹈职业;其次,是舞蹈的发展性目标,这是针对在具备基础舞蹈技能的一定的编排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指引,考虑他们对舞蹈水平的理解传授更多的技艺和知识;再次,是舞蹈的升级目标。教师对一些表现优秀、舞感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目标,他们不但要舞蹈动作规范标准,而且在柔韧度上、美感表达上都要有更高的艺术要求,更深层次的是要在动作规范并具有美感的基础上,用舞蹈动作表达出舞蹈的情感元素和内在张力,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舞蹈的背景特点和文化内涵。
2.具有“层递”特征的内容分层。在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要指导幼师学生具备编排舞蹈的能力,要具备这一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内容分层。对初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只需要围绕舞蹈基本动作、基本节奏和幼儿舞蹈编排,进行基本的舞蹈课程的学习;对相对高级的学生,要运用递进概念,将简单的舞蹈编排进行综合浓缩,设计一定的舞蹈主题,用基本的舞蹈动作串连相接,并用一定的舞蹈技巧加以艺术表达,尤其是对民族舞蹈的编排,要通过对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和动作风格的内心体会,融入自己的情感理解,加深民族舞蹈的民族艺术感染力。
3.要体現差别评价层次。舞蹈艺术是一种因人而异的表达方式,对于舞蹈基础的理解,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做到真正的舞者,教师尤其要注重对不同学生的评价层次差别,要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舞蹈水平,而不能一概而论,统而代之地将学生都纳入一样的评判。对于同一个舞蹈动作,例如:在“基本舞姿”这个组合的教学中,层次较低的学生很难把手臂动作和呼吸进行协调配合,而层次较高、舞蹈感较好的学生稍作练习就能较好的把组合完成,老师对不同层次学生做出的动作就要进行不同的评价,并耐心和细心的给层次较低的学生给予辅导,让完成较好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练习,以鼓励学生增加自信,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学前专业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师范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演艺型”人才,因此,为了与职业取向相结合,要围绕基础舞蹈理论知识、幼儿园基本舞蹈编排,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开展进行舞蹈基础动作、基本技巧、及活动的设计的训练,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不同层次,结合传统舞蹈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方法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不断地研究探索,体会分层教学的深层精髓,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舞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姗.如何科学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J].职业.2012(21)
[2]付莉.浅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口传身教、主体参与”[J].教育与职业.2012(20)
[3]刘敏.试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J].大众文艺.2012(16)
[4]陈丽文.建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措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2(08)
[5]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