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5-07-17 03:01赵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双证书工作任务项目教学

赵艳

【摘要】机电专业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了人才培养的规格。构建了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获取“双证书”为目的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 工学结合 “双证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25-02

机电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工种)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根据顶岗实习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让骨干核心课程能够反映出机电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保证了学生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为指南,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国家级示范学校为核心,以强化内涵建设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学校在营口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营口地区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地区经济建设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了机电专业的专业定位

(一)职业面向:根据调研结果描述,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和依据

(二)岗位面向:根据调研结果总体描述职业岗位包括哪些。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三)职业能力分析

就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职业岗位能力

要求 阶次

机加工操作 车工、数控加工、铣工 中级职业能力以上 职业综合能力

机床故障诊断维护维修 钳工、电工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 销售、服务

企业现场技术管理 管理

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 维护维修生产线 职业拓展能力

电焊工 焊接 中级职业能力以上

三、确定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机电技术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机电设备基本操作技能的,能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检测等一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学生应牢固掌握机电专业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机电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知识结构: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能力结构:具有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3、素质结构:具有守时、守信、整洁、勤奋等基础文明习惯;自尊并尊重他人,易于与他人沟通、善良、正直、公道、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市场、竞争、价值、质量、创新、环保等现代意识。

(三)职业资格证书

车工、钳工、焊工、电工、数控车工

四、校企合作构建了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一)成立由本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小组。

(二)建设过程包括企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等主要环节,最终形成三个成果: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含课程体系标准)、课程标准。

通过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实现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位;通过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需要的职业能力;通过课程体系结构分析,把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专业(实训)课程,形成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内容分析,将“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述的职业能力落实在相应的课程中,即课程表;同时还要明确专业(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建议学时等内容。

(三)制定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三个领域的学习: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职业拓展学习领域。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五、实现了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创新

(一)突出了职业素质培养。

包括学生道德、技能等能力培养,其表现在基本素质能力、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其他能力等四个方面。

(二)突出了职业知识学习

这实际上是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学校至关重要,会大大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可以让学生更加从容的对待挫折、面对风险。

(三)突出了职业技能培养

这一原则突出的是对学生专门技术能力的培养,这是职业學校的本职所在。

(四)突出了终身教育的培养

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的不断学习已经成为人的主观要求。其中对技能的不断学习,将是一个普遍现象

六、取得了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显著实践效果

(一)通过专业课的项目教学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同时,企业的能工巧匠的引入,为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活力,一些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去年到新东北电气集团实习就业的80名毕业生,由于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在企业的考试中名列前茅,很好地完成了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受到企业的好评,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为学校争了光。

(三)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明显。

多名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指导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编写了核心课程校本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获省教学成果奖,培养了2名专业带头人和4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达到了90%,。

七、结语:

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高了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

猜你喜欢
双证书工作任务项目教学
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航飞行员培养模式的探讨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师落实“双证书”制度的挑战思路与实施策略
基于项目教学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及对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 “双证书”制度研究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内容优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