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阅读 培养低段阅读能力

2015-07-17 04:47郑琳琳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小学低段阅读能力

郑琳琳

摘 要: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

关键词:数学阅读;小学低段;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78-01

随着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学课堂已经逐步形成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众多关注学生思维数学活动的集合体。但是老师们在更多的关注着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同时,很少认识到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的老师认为数学阅读能力只是简单的读读题目,阅读更多是属于语文、文科教学的重要手段。这其实是对数学阅读认识的误解。实际上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技能水平往往很不相称,有的学生计算技能发展早,水平也比较高,但是当面对文字题时就“束手无策”,难以应对。数学阅读也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化数学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从而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是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和形成的主阵地。下面就浅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阅读硬件,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绘本导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自觉地开展阅读。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比较少,又没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开始引导学生阅读的阶段,教师可以将数学绘本内容变成形象生动的PPT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趣味助阅。(1)课本素材——辅阅。新课程改革后,教学课本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改进。教学内容更贴切学生生活实际,所选取的数学素材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编排的形式已经变得活泼新颖,内容呈现的方式也多样化。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数学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课外书籍——阔阅。指导学生阅读《小学数学智力开发报》、《数学绘本》及其他有关数学的书籍,培养学生自觉进行数学阅读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数学活动——玩阅。经常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如数学家故事会,让每个孩子讲有关数学家的故事;讲有关数学的脑筋急转弯;趣题巧算,每天由孩子们自己出一道趣味数学题。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孩子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习惯,又能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同时讲故事的同学也能锻炼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二、明确内容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1、构建框架。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和任务,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有价值的、简约的导读提纲,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使阅读更有效。比如:每个新学期的第一节新课,教师让学生阅读《编者的话》及《目录》,了解这学期将学习哪些内容,有几个单元,最喜欢哪几个单元,这些单元与以前学过的哪些内容相关联等等。

在新人教版每个单元结束,都有一栏“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的成长小档案,档案中还有小朋友批注。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既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也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今后所学的其他内容的联系。

期末复习的第一节课也进行阅读目录。这个学期,“我们”都学会了什么,哪些内容可以归为一类(由于低段学生还不能归类,可以让他们随便说,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完成复习提纲),哪些内容自己学得比较扎实,哪些内容还不是很懂,复习课上要专心听。这样几次训练下来,他们就会养成习惯。年级高了,他们就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复习时他们还知道这个内容在哪个单元,甚至会说在第几页。这样举一反三,他们拿到任何一本新书就会先去翻翻目录,先去了解大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寓读于学。教材是教师执教的根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素材,他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的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

3、触类旁通。在学生认识理解的过程中,目标是方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就体现在是否有目的的阅读,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地转化阅读材料,把抽象的材料转化为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简单的数字、符号。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数学阅读,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阅读习惯。

三、给予阅读方法,明确指导学生阅读。

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咬文嚼字。对于概念性的文字阅读,要求学生先“读”再“品”。“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概念要说明什么,有哪些关键字句,是哪些知识的累积或是迁移。“品”就力求求出问题,品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勤思多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会思考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根据材料中的内容,搞清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首先,培养学生在阅读数学时随时动笔的习惯,运用一些阅读符号圈圈点点。如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上“?”,重点内容画上“※”等。其实这与语文的阅读方法是相通的。另外,这种方法也可以在判断题中,发现有错误的,就把错误的圈起来并改正。不仅如此,还要及时将数学阅读中概括归纳的观点,如数学方法、知识结构图等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训练,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小学低段阅读能力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