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于其内 渗于其中

2015-07-16 01:14胡进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6期
关键词:联系实际环境教育高中生物

胡进

摘 要:生物学科不论是从教材本身来说还是从学科知识来说,它都可以与环境教育自然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生物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并发挥生物的学科属性,从立足教材与联系实际这两个方面出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的环保行为,以提高环境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 环境教育 立足教材 联系实际

绿色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所凸显出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提醒我们应把握好这两者的平衡,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提高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校园教育作为公民终身学习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更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责任。特别是对于生物这样一门研究自然科学规律的学科而言,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应注重蕴于其内,渗于其中,重点抓好立足教材和联系实际两大环节。

一、立足教材——从学科知识中增强环保意识

1.强化教材中的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建立并逐渐强化个人的环保意识,而这需要教师合理地与教材进行结合。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光与光合作用为例,该章节主要介绍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即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水和二氧化碳,这也意味着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可以净化空气,而这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点——空气净化。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发达程度的提高,整体的空气质量却在下降,作为一名高中生,可以通过栽种植物来进行能力范围内的改善,如在家中的阳台上多栽种绿色植物,它在装饰房屋的同时也能够给家里的空气环境做出贡献。一旦学生有了环保意识,就会用心去培育家里的盆栽,在公共绿地和花园中也不会肆意践踏或采摘埴物,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善用教材,强化教材中的环保意识,提醒学生关注与重视环保问题。

2.深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

高中教材中有不少直接研究探讨环境保护的章节,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阅读,而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深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以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例,该章节直接涉及环境保护这一话题,既有人口增长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又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人口增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鼓励生育,但整体上被破坏的环境资源比较少,后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然在逐渐降低,但被破坏的环境资源却越来越多,难道这一现象不发人深省吗?其实深入探究,我们不难想到:虽然总体的人口增长数量有所减少,但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平均单位人口的环境破坏力在加大,两者相抵,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更大,所以出现了环境资源破坏更严重的现象。再深入思考,目前国家已经实行“二胎”政策,理论上人口数量会再次增加,难道不怕加剧环境问题吗?如果将科技力考虑进去,就可以想象平均单位人口对环境的修复力与保护力有所增强。诸如此类的问题教材可能并不会深入探讨,但教师应当合理地深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环保的理解。

3.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

从学科属性来讲,生物学本质上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而环保只是学科特征中的其中一个,因此,即便有涉及相关的环保知识,教材中大多也只是一笔带过或简单地讲解,如上文提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人口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等。因此,教师要想很好地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应当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当然这不意味着教师需要特地花费很多时间。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在拓展时适当地联系实际,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阐明相关的环保内容,或者及时点拨或纠正学生片面的环保认知。比如必修三第六章中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提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观点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开发。人类还是应当根据不同物种的增长规律来合理适时地利用资源,“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必然的选择。总体上说,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就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环保视野。

二、联系实际——在生活实践中强化环保责任

1.引入实际环保话题

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是每一个公民都责无旁贷的义务,即便有心无力而无法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多,但最起码应当保持着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时,还应当引入实际环保话题。如上文提到的关于空气污染与净化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柴静《穹顶之下》这一热点事件,抛开各个新闻媒体对这一视频短片的评述,且看看柴静借助这一视频想要给我们讲述的包括中国当前的污染程度现状、原因、措施、治理的痛点和无力点等,在这些“大话题”下,通过分条缕析我们认识到在碳排放中,家用散煤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可能是不分伯仲,这意味着家庭燃烧的劣质煤污染环境的能力竟然丝毫不亚于发电厂,这对于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震撼的认识,因为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由此可见,假如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能够合理地引入实际环保话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知,而且会在理论与知识两者交融的过程中认识到新的问题甚至是摒弃自己之前粗浅甚至错误的认知。

2.开展主题研究活动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为例,实际上,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的好与坏一直备受争议,而不论是2002年的转基因混进美国大豆,还是2009年的加拿大转基因亚麻污染,“基因污染”似乎越来越备受诟病。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一次主题研究活动,以“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地以多种方式去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开放性的研究学习中,学生既可以采用文献调研法来收集关于这一话题的各个观点并梳理成册,还可以深入去有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超市或卖场,与客户或导购员进行对话来收集市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又或者以辩论赛的形式来讨论基因技术对环境保护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等。总之,就是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研究这一问题。通过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自然地了解到更多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知识,而且会在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对指导并规范学生本人的环境保护行为也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3.结合公益组织活动

在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的当前,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户外教学来与这些公益组织合作。比如在“地球一小时”这一全球节能活动中,世界各地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相应的环保组织在当天组织富有意义的活动,如利用废旧电池来发电的“不插电”环保活动,如利用太阳能来发光,如利用新型环保材料的蜡烛进行照明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益组织所举办的活动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或响应某个方面的活动,它可能与教师的讲授教材不是完全符合,但这并不影响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因为环保教育应当成为贯穿生物教学过程始终的内容,而不是特定或阶段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平常就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多关注社会上的相关公益组织活动,在合适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或热烈讨论,以增长个人的环保见识或为环境保护贡献一己之力。

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及发展息息相关,它需要得到每一名公民的重视与保护,对学生来讲,从学科属性而言,生物是所有学科中与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不论是教材内容本身,还是学科知识要求,它都可以与环境教育自然合理地结合起来。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就应当充分尊重并发挥生物学的学科属性,从立足教材与联系实际这两个方面出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实际上,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需要教师“润物无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教材并结合实际的环境话题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的环保行为,以提高环境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郑吉宏.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和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何存有.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现代阅读,2012(9).

猜你喜欢
联系实际环境教育高中生物
探究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联系实际试题赏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谈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