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对接的探索

2015-07-16 05:14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陈丽
中国商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对接就业校企合作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陈丽

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对接的探索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陈丽

摘 要: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外加市场经济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校企合作作为高校办学的新模式,可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它在高校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实现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的紧密对接。本文先对校企合作进行概述,然后提出了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紧密对接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现状。

关键词:校企合作 大学生 就业 对接 探索

校企合作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支撑作用。在就业人数骤增和工作岗位有限的今天,大学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格外严峻。高校为提升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实现自身良性发展,则应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只有在社会、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扭转当前就业紧张的局面。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表明,校企合作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对于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紧密对接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校企合作概述

1.1 校企合作内涵

校企合作也被称为合作教育,具体是指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将课堂学习和校外实习紧密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将课外实习变成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让大学生顺利就业,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和专业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人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对接并不良好,存在脱节局面[1]。

1.2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对于高校而言,校企合作可丰富高校课程,增加校内知识和校外实践之间的关联,并可推进高校实习训练场所的建设进程,锻炼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大学生可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接触企业文化,掌握专业技能,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可缩减企业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成本。因此,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有助于就业竞争力的增强。近年来,高校纷纷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当前市场供需十分不平衡的今天,为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则应提早就业,这就要求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应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愈发关注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和发展潜能等。由此可知,企业单位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这也是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关键。通过校企合作,增加了课外实践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提升[2]。另外,大学生通过和企业员工的亲身接触,共同工作,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这为大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可为企业储备人才。目前,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势也愈演愈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因此,当代企业也更加关注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应以动手操作能力为切入点,而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和实践机会,有助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另外,校企合作还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学习,通过实地学习,熟知企业规范,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并能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自身情况,这为企业人才的储备创造了便利。大学生若在毕业后继续留在企业工作,则能较快地胜任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环境,可为企业节省一定的人才培养成本。

1.3 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对接现状

(1)过度关注企业,忽视基本技能的培养。虽然各个高校纷纷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但整体局面表现为“校热企冷”,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仍未改变,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时常出现企业为搞好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味忍让和退却的现象,长此以往,赋予企业更多的权力,增加了企业的决定权[3]。但对于企业而言,只想通过校企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仅仅想让学生更快地参与到正常生产活动中,通常都是针对岗位开展临时培训,缺少对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和专业技能不足的局面,大学生一旦离开合作企业,将很难就业。

(2)忽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大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中,通常在第一个学期学习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程,在后两个学期学习与企业和工作岗位相关的内容,最后一个学期顶岗实习。由此可知,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较短,造成学生专业知识匮乏。即便大学生掌握动手操作能力,但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他们只能照搬岗位工人进行操作,遇到一些新问题时,通常手足无措。

(3)缺少对人文素质的培养。高校为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每个班级仅与一家企业合作,在大学生涯中,企业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全程灌输企业文化,缺少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人文素质是其必须具备的,而企业却忽视这一基本素质,导致大学生眼光狭隘、思维封闭,待学生离开合作企业,面对其他企业时,仍旧使用原有标准评判新企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情况。

2 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对接策略

2.1 深入认识校企合作

认识是决定校企合作成效的主要因素,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中都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这大大影响了最终的合作成效。一些高校将校企合作片面地看作是合作协议的签订,向企业输送学生,并由企业负责培训学生[4]。同时,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为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价值,有效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和企业首先应端正自身的态度,深入认识校企合作,明确校企合作的宗旨,准确定位校企合作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行动偏差。

2.2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现阶段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专业知识过硬,但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的现象,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校企合作这个背景下,高校应着重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是指高校选择教学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和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走进企业,切身参与到生产活动中,进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同时,企业还应指派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走进高校,参与并指导实践教学活动,进而为后续的工作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5]。

2.3 实施学徒制

学徒制建立在传统学徒培训的基础上,并和当代职业教育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在此种人才培养机制中,将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学徒扮演着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这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难、招工难以及用工流动性较大的问题。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体制,首先应构建合理的高校和企业协作招生招工体制。其次,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采用弹性学分制,鼓励学徒积极走入企业基层,培养职业技能,加强训练,进而提升学徒能力。

2.4 高校应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分析以往校企合作实例可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占据着主导位置,高校地位相对较弱。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找到校企合作和大学生就业相背离的地方,但是,因高校自身权利有限,尚未落实到具体的整改行动中[6]。伴随着校企合作的全面推进,为获得更加理想的合作效果,高校应从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毕竟在办学方面高校拥有明显的优势,也只有这样,高校才会按照既定目标逐步前进,不会出现依附于企业的现象。

2.5 优化合作模式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更加关注人才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但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来支撑,大学生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种专业技能,掌握规律[7]。因此,高校应从当代市场需求出发,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工作,突显实用性和实践性,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顶岗实习。高校和企业提前商定好实习实践,在特定的时间深入到不同的岗位参与生产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具体的生产环境,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顶岗实习有助于大学生毕业前夕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系统提升,也是对学习成果的最好经验,是大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转折点。

(2)企业定向招聘会。企业定向招聘会具体是指高校和某些企业合作,邀请企业在大学生毕业季组织开展招聘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缓解具有积极影响,它既能提升求职成功率,还能节省求职时间和经费,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与高校合作的企业更加安全、可靠,几乎不会出现被骗现象。

(3)第二课堂拓展。第二课堂拓展是指高校和企业依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此来锻炼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快地适应各种社会生活,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这在培养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调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

(4)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指各个高校参照具体的教学计划,有序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实习活动,这种实习活动在每一个学期的实践环节都会进行,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还能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受益良多,不仅能在具体的岗位上锻炼专业技能,还能进一步认识企业,拉近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进而为日后择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还能突显高校开放性、实用性的办学理念,可为企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最终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3 结语

企业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良好平台,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目前,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对接不良,存在脱节的现象,高校在企业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忽略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和企业均应认识到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实现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的紧密对接,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文宾,周洪英,马卫兴等.有关“校企合作”是大学生就业推动力的探索与分析[J].甘肃科技,2012,26(9).

[2] 毕伟林.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成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作者简介:陈丽(1968-),女,内蒙古达拉特旗人,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德育教育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4(b)-184-02

猜你喜欢
对接就业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