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基础教学,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

2015-07-06 03:31颜春花
南北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工作习惯培养小学语文

颜春花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开始。而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学习语文,是从最基础的拼音、笔画笔顺开始的,同时,拼音和识字也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但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夯实基础,并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铺好道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但是学科知识的体现,而且是人文性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工作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63

语文学科教学论中有提及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句话揭示了语文学科本质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遵循的也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本文将从基础教学工作和习惯培养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

一、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工具性,重视基础教学

(一)把握课程标准

人教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学科目标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个指示也是语文学科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共分成了四个学段,而小学阶段就涵盖了三个学段,这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每一个学段,《语文新课标》都按照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部分提出了明确的学段教学目标,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整体上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有五个方面:识字写字上要求学生能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阅读上要求学生能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阅读能力和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上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常见的应用文,并能自己进行修改完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则是要求学生能把语文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

具体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在识字写字、阅读两个方面。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是小学的一年级到四年级,占据小学的三分之二的教学时间,这也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基础教学,加强学生对语文工具性的把握。

(二)把握学生特点,结合实际教学

小学阶段,教师面对的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因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小学教师的必修课。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展开教学工作。

教师要认识到,低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天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但是他们没有正式的课堂学习的经验,也没有语文基础。所以教师在面对低年龄段的学生时,要有耐心,也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技能来说,教师主要运用的就是导入和课堂组织技能。在现代教育的技术发展中,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所以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影像片段、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导入中来。通过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课,教师在导入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多张葡萄沟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在没有去过葡萄沟的情况下,对葡萄沟有一定的认识,引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兴趣,然后再进行课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等方法引入课堂,提高同学们参与课堂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再比如,我在教学《红树林》课文时,以海南琼山和红树林的照片作为引入,让没有去过红树林的学生对红树林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的印象。在讲解红树林的茂密和具体样貌时,我播放了课件,让学生能在“移步换景”的情境中学习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红树林的繁殖方式,我播放了相關的影像片段,并且利用影像视频给学生拓展了不同的动物在红树林里的生活情境。学生看到红树林的神奇繁殖方式和红树林里生活的动物们,都禁不住发出赞叹。在这样愉快的氛围和动人的画面中去学习,学生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让语文受用终生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仅仅是教授语文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让学生受益一生。而课程标准中也明确的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能力也很强,在教学中他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书写一定要规范,尤其是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因为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拼音、笔画笔顺和简单字的书写。那么这一学段的教学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大量的书写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在示范中产生。所以,教师的拼音拼写、笔画笔顺一定要规范。

再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按时预习的好习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到了百分之一的作用。” 所以,学生养成自主预习课文的习惯,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最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预习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第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不会的生字,做出标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己查字典进行学习;第二步,读第二遍课文,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后练习要求;第三步,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标记。第四步,动笔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和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是带着目的地听讲,从而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而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工作的检查,就可以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益。

猜你喜欢
教学工作习惯培养小学语文
高校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关系研究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