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泽
【摘要】 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制并指导学生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再学习的过程. 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题技能.
【关键词】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学生在问题的不断生成、不断解决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 作业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充分考虑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下面结合当前数学的教学,谈一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三变”策略.
一、变“枯燥”为“有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教师布置作业应走出单一“写”的形式,将数学作业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将数学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这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可以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1. 情境中融入作业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 把作业融入到生动的情境中,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 让学生作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
2. 游戏中完成作业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有玩,玩中有学. 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作业形式. 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 再如教学“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没汁“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学生相互之间玩一玩.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的地带、学习的乐园.
3. 绘画中创新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 设计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如在学完“有趣的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
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作业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 设计自主式作业
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往往无法颐及每个层次的学生的认知要求,因而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作业难度太大.就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适中,学生就会表现较强的主动性,信心百倍地完成作业.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诱惑中,成就动机是普通的、有效的一种. 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自助餐”式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2. 作业自主设计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更主动. 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 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形式多样,充满个性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 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中得到了发展.
三、变“独立”为“合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 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之间密切合作. 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如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后,教师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 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
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而、持续、和谐的发腱,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接近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 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地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學作业. 这样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