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设计的方法. 课堂教学与课堂问题设计息息相关,好的问题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在问题设计中注入新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思考;方法
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载体,问题设计是教学的关键部分,在问题设计中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同时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为学生留下充分探索的时间,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设计一些疑难点,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解答问题中. 基础知识点的中心性和问题设计的精确度,保证学生在能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载体,问题设计是教学的关键部分,在这个环节中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好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设计的思考和方法.
1. 设计多元性问题,锻炼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需要具有多元性,很多问题的解答都有很多种方法, 数学思想、问题条件以及问题讨论都具有多元性特点,因此在问题设计中需要具有多元性,重视培养学生多种认知的参与和综合能力.
如在“小明想要买笔,有12元钱,超市里有三种价格的笔,分别是1元、2元和3元,问小明怎么买”问题的设计中,很多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能够回答出其中的几种,买12支1元笔或者6支2元笔或者4支3元笔,这是最基本的几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询问学生“可以买两种笔吗”,逐渐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能够很快联想到买两种笔或者是三种笔都买,这个问题在解答中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多元性的思维.
在问题设计中,需要鼓励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为学生的才华发挥提供空间. 在问题多元性设计中,需要注意与数学知识的密切相关性,否则很容易偏离主题. 如在“大家来谈一谈哪些事情经常发生,哪些事情偶尔发生”,这个问题的设计显然比较广泛,有学生说北方经常下雪,立马就有学生说南方偶尔下雪,导致学生讨论的问题和数学知识越来越远,与数学关系不大,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2. 引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实践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是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若是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出现枯燥无味的感觉,因此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讲解“年、月、日”的问题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本身就比较熟悉,为了调动学习氛围,采用一种猜谜语的方式,询问学生“庄严立墙壁,……,叫人争朝夕”的答案,学生非常兴奋的回答道是日历. 这个谜语提出后,学生非常踊跃的回答,充分肯定学生的聪明后,学习氛围非常良好,为教学创造了非常好的开端. 很多数学知识问题设计是不固定的,在这个知识点的问题设计中也可以采取“大家能不能讲讲这个月有几天,一天多少小时吗”,这个问题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快乐,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快速提高.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很多书本上的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从提炼出来的,在问题设计中引入生活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3. 设计开放型、比较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具有开发型题目和比较型题目的应用. 所谓开放型题目是指解决实际问题条件、答案以及策略的开放性,保證学生在解答问题中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在题目“见图1所示,长方形环路长24 km,长宽比例为2 ∶ 1,甲乙二人分别从AB沿着环路出发,甲每小时走4 km,乙每小时走6 km,问他们什么时间相遇”中,在这个题目的解答中,需要考虑到甲乙二人的运动方向问题,解题的方法不止一个,有同方向和反方向两种解题思路. 开放型问题的设计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很多学生在解答中受到习惯因素的影响,只能考虑一种结果,这种问题的引进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较是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之一,教师在创造比较型题目中需要注意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体验,能够从旧知识中推到新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如在题目“维修一条4000 m公路,甲需要40天完成,乙需要50天完成,若是甲乙同修需要多少天”的问题中,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具体的工作总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两队完成的工作时间确实未出现变化,这个是教学的关键点,在教学问题设计中,抓住这个关键点,让学生观察这些算数,通过比较交流,就能发现甲乙每天完成的工作总量的比例是不变的,若是采用单位1来代表工作总量,学生在解答中就能够有比较清晰的认知,通过锻炼,就能帮助学生不断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4. 设计迷惑性问题,培养批判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迷惑性题目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在形式上非常类似,但是实质却存在很大的不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知识经验不够清楚,在解题中很容易出现错误之处. 如在计算题目“÷ + ”和题目“1999 ÷ 1999 × ”中,在第一个问题的解答中,通过分配法学生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但是在第二个题目的解答中,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得到的答案就是.
针对迷惑性的题目,在教学问题设计中,需要为学生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询问学生被除数与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比较两个题目之间的差别,需要怎么计算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偏差,有诱导性地开展问题设计,能够充分曝光学生的错误,进而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5. 设计变式型问题,培养灵活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常遇见一些变式型问题,这种问题是指利用不同形式的实例来说明本质,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把握事物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在题目“一批服装,甲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问甲乙合作需要几天”和题目“甲从A地到B地骑车需要20 min,乙从B地到A地骑车需要30 min,问同时出发,二人何时能够相遇”这两个题目非常类似,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很快发现这类问题之间的联系规律,问题的设计能够加深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克服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
6. 精心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部分,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在问题设计中需要为学生留下充分探索的时间,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设计一些疑难点,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解答问题中. 在问题设计中需要注意基础知识点的中心性,注意问题设计的精确度,保证学生能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 最后在问题的设计中最好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设计新的问题.
课堂教学与课堂问题设计息息相关,好的问题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在问题设计中注入新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中,需要为学生留下充分探索的时间,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设计一些疑难点,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同时注意基础知识点的中心性,保证学生能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