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琴
【摘 要】高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其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行为则得益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可以说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良好行为;养成策略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步性及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节和认知技能的使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无明显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成负相关,说明学生的内在价值感越高,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生的考试焦虑与躯体化呈显著正相关。
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对初中到高中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很多学生第一次住校,而且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强强相遇,对自己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对学习方式变更不适应,高中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由过去初中老师的掌上明珠“沦为”普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高中生源的差异较大,农村、城市学生聚到一起,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协调和相互了解。经济、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人面对变化后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调整不好就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
那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如何养成呢?
一、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二、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四、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在心理疏导上,应充分利用教育的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为此,學校可以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和体育活动小组等。从而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并可以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学生心理档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级和学校的团体资料,又要有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既要有数量化的资料也要有非数量化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存贮档案,要为师生和学校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反馈,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务。
总之,良行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生良好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积极影响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学生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学生本身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是非常有重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学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更在于着眼未来,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