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年级阶段是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之一,本文研究结合CBCL量表,设计调研问卷,总结和分析本区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设计解决方案。
【关键词】九年级;随班就读;社会能力;行为习惯
在1988年我国正式提出于普通教育机构中开展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也就是随班就读。在九年级这个中考即将来临的阶段,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能面临很多的问题,这就有必要探讨在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一、对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的调查介绍
为更好的分析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的问题,本文研究主要针对余杭区21所初中45个九年级班级,发放109份问卷,针对本区109位随班就读的九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其中,男女比例为3:2。
根据1970年美国率先开始使用,1980年我国逐步引进的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行為量表CBCL理论,本文结合该量表对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等进行分析,明确阻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合理解决。
二、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结合具体的调研,可以整理出简单的调研结果,进一步分析目前本区随班就读的九年级学生存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寻求解决方案。
1.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能力相对较差
社会能力由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校中与学生的融合互动能力等组成,这些基本的社会能力本身就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九年级阶段,学生本身已经经历了基本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在基本的知识素养和社会能力方面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然而,随班就读学生本身特殊的生理状况,导致其可能没有连续的在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可能会经常间断或者更换班级,这也会影响其融入到班级,以及在班级中与他人共同活动、交际和互动的能力。也有部分普通的学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规避与随班就读学生的互动或交际,这也会影响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热情与具体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能力相对低于普通学生。
而根据本次调研,九年级学生中,随班就读学生群体里面,男生和女生的活动能力、社会交际与学校内的活跃性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男生的活动能力:男:1.47(3.5以上);女:1.90(3以上)、社会交往:男:2.2.7(3.5以上);女:2.52(3以上)是优于女生的,但是女生在学校更加活跃(学校内活跃度:男:1.32(2以上),女:1.01(3以上)。这个问题的产生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男生的很多户外运动仍然是适合聋哑或者其他非完全肢体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的,而女生更多的活动可能并不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学校仍然是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在这里歧视与不公平相对较少,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随班就读学生在九年级阶段容易出现的行为问题
进一步结合调研,可以整理出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背景下,区分两者的行为问题,可以得出: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男生高发问题:多动(32.6%)、敌对性退缩(26.7%)、强迫(18.4%)、违纪(18.4%)、攻击(15.5%)、交往不良(9.9%)、不成熟(5.6%)、分裂症(4.2%);女生高发问题:残忍(19.8%)、忧郁退缩(11.5%)、分裂症(9.6%)、攻击(5.8%)、躯体诉(3.8%)、违纪(3.8%)、不成熟(3%)。
则可以看出,在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的男生经常出现多动、敌对性退缩的问题,其他的行为表现不良情况也有所增长。而女生则经常出现残忍、忧郁退缩等问题。这就表示,在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中,男生和女生都面临很大的心理波动问题,他们可能在正常的环境和渠道下无法完全的表达自身的心理诉求,而采取某些不良行为反抗某种他们认为不公平的问题,也可能是采取不良行为来展露自己的不安、愿望无法实现的抑郁等。而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中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观察,随班就读学生本身往往心理相对脆弱,特别是在某些直接指向其生理缺陷的问题上,比较敏感。虽然目前一般初中九年级的随班就读学生只是一定的肢体障碍,很少有完全聋哑、瘫痪等难以进行正常沟通及互动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只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肢体障碍,更多的却是后天原因导致的残疾。
三、对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问题的应对建议
无论是何种情况,九年级阶段都是随便就读学生义务教育最后一个阶段,面临中考压力,如果调节随便就读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大环境、减少不良行为,更积极的面对未来,对于他们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老师、其他同学以及家长就需要共同努力,引导和帮助九年级阶段随班就读学生更好的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更好发展。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随班就读学生本身是学校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特殊的生理状况,促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更多的不便。学校应该尽可能的设置绿色通道,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诸如轮椅推行楼梯、设置更多的防滑道、增加残障学生休息场所等设施,来更大的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便利,减少其在学习生活中因不便产生的烦躁郁闷心理和不良行为。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班主任应该特别的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不需要特别的照顾随班就读学生,但是应该在其出现某些不良倾向的时候,及时的与之沟通,了解其面临的生活和学习困难,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引导随班就读学生自立自强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成长的挫折。同时,班主任应该更主动的在班会等活动中动员班级内的其他同学,增加与随班就读学生的互动沟通。例如笔者个人工作中,就曾经通过班会动员体育爱好者们组成合作小组,让随班就读学生参与到更多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在自由活动中增加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其抑郁心理和不良行为,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科任教师则需要给随班就读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在课上提问、交流中适度的照顾随班就读学生,不因为其特殊的生理状况而减少与之交流的机会,尽可能的让随班就读学生感受到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待遇,这就可以减少其因为敏感心理而出现的某些不良行为。
此外,学生们应该知道,无论是何种原因最终形成的随班就读学生,他们都是班级的一体,他们本身应该与自己一样,在一个快乐和平的环境下成长,在一个公平开放的环境下学习。因此,学生们应该用平常心与随班就读学生交流,学生委员则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主动的与随班就读学生交流,帮助其融入集体。例如,笔者工作的九年级班级仅有两名随班就读学生,其他正常的全日制学生38名,通过设置体育爱好小组、学习兴趣小组、手工艺术小组的形式,让不同兴趣爱好和性格的学生更多的与随班就读学生一起合作进行活动和学习,在这个平台彼此交流增多,就极大的减少了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交往障碍,也很好的控制了随班就读学生的不良行为,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了班级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须芝燕.解决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11(9)
[2]蒋丹琳.新课程背景下随班就读学生评估体系的构建[J].现代特殊教育,2006(4)
[3]马红英.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1)
作者简介:
苏华良,出生年月:1976年3月20日,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浙江余杭,所在科室:教务处,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职称: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