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义
【摘 要】体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获得快乐、自主的情绪。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和实践情况入手,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的经验,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一些创新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探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及体育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行为习惯。随着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并根据现在初中体育的教学现状,教育部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具体谈论一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1 教师转换角色与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性与创造性的劳动。转变教育观念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成为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个体差异,并具有发展的潜能和动态发展的学生观;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体育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躜量观;要树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等。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使运动技术教学成为体育课程关注的中心,忽视了除运动以外的其他学习内容,使体育课程目标和任务难以全部实现。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地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体育教师要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体育教师应注重自我形象。必须保持积极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去感染影响学生。
3 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3.1 学生们沒有端正的锻炼态度。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如对锻炼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多组织一些教学比赛,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快、跑不快、跑不动等现象,教师应及时指出:“速度和耐力是想打好篮球的基本保证。”这样,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安排一些有关跑步的游戏,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2 合理安排锻炼。很多学生喜欢清晨进行体育锻炼,这首先是由于清晨的空气新鲜,早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人较多的氧气;有利于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强,提高锻炼的效果。其次,清晨起床后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早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易发生感冒等病症。
3.3 寓情于教,以情感人。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的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思想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愉快地被接受,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思想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常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有缺点或错误,如果与他感情不好的人去帮助教育,他不但不会接受,反而认为是“整人”;如果由与他关系较好、思想感情融洽的人去帮助,便能乐于接受。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就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体贴学生的美德。这样才能达到师生感情融洽如鱼水、思想交流无闻隙。
3.4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技能,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操。
总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在保证学生健康的前提下抓住年龄的黄金期,加强锻炼,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并继续把教学改革实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