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摘 要】数学反思能力是学习者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认识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能力,它对数学认识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思维的全面发展以及知识能力的相互转化都有特殊功效。本文着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使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现在有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忽略了反思维这一环节,常常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辛辛苦苦而收获甚微,现针对学生反思意识淡薄甚至无反思意识的现状,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打破常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下面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定义的可逆性
定义是对一个名词的说明,它使得数学概念和语言联系起来,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作为数学定义的命题其逆命题总是成立的,即定义具有可逆性。这一点学生会不自觉地在具体应用中忽略,教學中应要重视定义的反向思维的训练,对防止学生思维的单向定势是有益处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给以强调的。
例如:设f(x)=4x-2x+1求f-1(0)的值。
分析:常见的方法是:先求出反函数f-1(x),然后再求f-1(0)的值,但只要我们反方向用反函数的定义,令f(x)=0,解出x的值,即为f-1(0)的值。解得f-1(0)= 1,这就很容易地计算出f-1(0)的值。
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定理进行反思探讨
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少数学定理其逆定理是成立的,如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深化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结合起来表述,现表述如下:
(1)设直线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直线是直线在平面α的射影,m是α内的一条直线,则有。这个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证明空间直线互相垂直时经常使用,应熟练掌握。这两个命题的实质揭露了这样的规律:在平面内,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必定同时垂直与平面内某条直线。
(2)两个定理中包含以下要素:四线、三垂直、一平面。其中面的垂线是核心,有了面的垂线便可产生射影,这时三垂线定理和其逆定理就可以顺利运用了。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时的关键是:找准相应的平面,认准该平面的斜线,确定该斜线的射影。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数学公式反思的探索
学生对公式的反思应用不大习惯,缺乏应用的潜意识,思维常定势在顺向应用公式上。所以,在教学中应强调公式的可逆性。有些公式在进行可逆性教学时,应首先注意它们:在“顺向”与“反向”形式上的差别与公式推导过程的逻辑依据的异同,最后还应说明它们在“顺向”“反向”应用上的不同,并加以对比,这样方能使学生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所有数学公式的使用都具有双向性,不能只熟悉从左到右的应用,教师还要时刻注意启发学生从右到左的反向使用,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灵活的思维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如:A2=|A|2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课本中缺少反向应用的训练,因而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增加诸如:若,则x应是什么范围内的数?
四、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反思探讨
很多的数学知识在其结构上具有反向特征,数学知识本身充满着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化,为了优化学生思维的各种品质、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更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反思能力的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应抓准时机,注意有意识地多方位、多角度、早渗透,采用类比、发现等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反思维能力,摸索出一套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
另外,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实际上,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意识地培养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来:
1.重视基础知识
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通过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主动得到“内化”,“顺应”,从而构建新的良好认识结构。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是正确、有效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只有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知识上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书越读越薄,概念越学越清,知识越来越精”之功效。
2.重视“顺向”与“反向”思维联结的约束条件
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当然数学学习不能回避解题,但从学生解题习惯来看,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好多学习比较刻苦的同学,埋头做了大量习题,但解题时仍破绽百出。其主要弊端是: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重视做题的质量;只注重解题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缺乏反思的解题是低效的学习活动。因而在解题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3.重视有意识地多方位、多角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在数学问题解决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反思,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更具深度和广度,思维更深刻,使学生会解一道题到会解一类题,把数学思维提高到一个由例及类的档次,形成有效的“思维连”,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对解题途径作出快速选择,简化思维过程,缩短思维回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最后应该指出,加强双基教学,让学生清晰地牢固地掌握好基本概念和一般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反思的前提。而反思又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只有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加深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强化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打好基础。然后再经教师潜心引导,多方面启迪,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坚持综合训练,全面培养,才能不断完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尽量不使反思成为学生的额外的负担,让学生做到反思而不反感。使反思能真正成为陪伴学生成长的好朋友,学习的好助手。因此,教师要将反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养成自觉地应用它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张定强,赵宏渊.论数学反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5
[3]林婷.培养学生反思维能力,提高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通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