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
【摘 要】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景观、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西北地区架上绘画艺术的发展就是在这样肥沃的土壤中得到充分的滋养。而发扬这些传统、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艺术资源,除了需要各类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来开展,同时也需要相关学术研究和艺术教育作支撑。正是有了这两方面的因素,才使得西北地区绘画有了长足的发展,进而形成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
【关键词】 绘画 西北地区 美术教育 民族 民俗
我国西北地区的美术教育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为我国现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早期美术教育奠定基础
20世纪上半叶,画家徐悲鸿、林风眠、刘开渠、常书鸿、吕斯百、唐一禾、王子云等艺术家远赴欧洲留学,开始了被学术界称为中国本土画家的“海外西行”。随后亦有吕斯百、吴作人等画家深入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艺术创作采风的“本土西行”。以吴作人、董希文、常书鸿、吕斯百等画家为代表的艺术家以西北地域为背景创作了诸多反映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的绘画作品,这不仅极大促进了西北地区美术的蓬勃发展,更对西北地区的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的发展也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景观、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西北地区绘画艺术的发展就是在这样肥沃的土壤中得到充分的滋养。而发扬这些传统、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艺术资源,除了需要各类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来开展,同时也需要相关学术研究和艺术教育的支撑。正是有了这两方面的因素,才使得西北地区绘画有了长足的发展。进而形成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西北的美术教育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曾留下非常浓重的一笔,从20世纪抗日战争爆发起,战区的行政机关及高等院校和文化教育机构等被迫迁往相对平稳安定的西北地区,众多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等随着相关机构、学校而来。西部的重庆、成都、桂林等地一度成为我国美术院校最为密集的区域。如始于延安的“鲁藝”就肩负这着为抗战服务和培养新中国艺术人才的重任,可以说是第一个战时美术教育基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众多机构、学校等回迁,但西部地区培养出来的一大批艺术人才为西部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院校无不与抗战西迁的一些美术院校或美术教育家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2 新时期专业美术院校对美术人才的培养
一个国家艺术的发展除了本国、本民族传统的影响和人文资源的的滋养,就具体的发展过程来讲,也是离不开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美术教育多集中在如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几所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大学美术系,这些美术学院在当时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上以朴实、严谨、勤学实践、创作与习作并举的教风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并以此奠定了西北地区美术专业的学科建制和基础格局。各个学校也积极引进高水平师资来充实教学队伍。以西北师范大学一校为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有著名留法油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留法油画家、水彩画家刘文清,美学家洪毅然,留法女工艺美术家方匀,国画家韩天眷,黄胄及水彩画家张阶平以及汪嶽云、陈兴华、杨鸣山等知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来美术系任教。这样一批极具实力的教学队伍以努力、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务真的工作实效,为西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美术教学与创作人才。同时,西北地区的美术专业师生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不断在各类美术展览和展出、获奖,主题型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绘画作品、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画以及美学理论研究等都在全国产生影响。像画家吕斯百、张阶平等人创作的《瓦子街战役》、吕斯百的油画《兰州卧桥》、《又一条桥通过黄河》、黄胄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画、洪毅然的美学理论研究等。对西北美术教育与创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20世纪80年代前后,西北地区众多美术院校同国内重点美术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等广泛展开交流,青年教师不断到到中央美术学院等学院进修学习,师资建设进入良好的状态,西北地区的美术类招生人数也逐年上升,各个美术类学校开设的课程开始趋向合理、丰富,学术氛围愈加浓厚,邀请全国著名画家举办画展,开展学术研讨会这些不间断的学术交流使得西北地区的绘画创作活动空前活跃起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北的美术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专业美术院校以及综合型、师范类大学美术院系每年招收美术类学生规模达数万人,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美术创作、研究人才培养基地。正是有了这些美术院校在艺术教育和学术研究上所做的支撑,使得西部地区亦成为中国当代绘画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参考文献
[1]易英.《学院的黄昏》[M].第1版.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01.
[2]《画家、教育家张阶平》.
[3]《陡剑岷回忆录》.
[4]《陡剑岷油画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