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楠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拓展性学习,也是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体现。要求学生在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体验中感悟和学习语文知识,并回馈到语文课本中。
【关键词】课本 综合性学习 拓展 沟通 联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5-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综合性学习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一、课堂拓展式的综合性学习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物产,学习《端午的鸭蛋》,我就让学生畅谈当地最有名的特产,最好吃的小吃,说明制作的原料,介绍制作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吃的方法,只要你介绍得听众直流口水,你就成功了。这种由此及彼的学习,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科联系性综合性学习
语文学科是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与其它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音乐的老师根据《春》的意境提供班得瑞的《寂静山林》,学生配乐朗诵。对《春》里展现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利用美术课进行绘画比赛。这样一篇文章就把音乐、美术和语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教版第五册日本作家写的《喂,出来》这篇涉及环保知识的科幻小品文,要求学生为学校的绿化区写出温馨的提示语,同时进行“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演讲比赛。
三、实践活动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积极参与精神。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
教学鲁迅先生的《风筝》,让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风筝的起源(涉及历史);风筝的设计、制作、放飞(涉及美术、物理);风筝与人们的生活(涉及到社会知识),学生就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学习《中国石拱桥》,组织学生参观归花大桥、贵毕大桥、头步大桥,要求用铅笔勾画出大桥的剖面图,查阅有关石拱桥的资料,解决:桥拱设计成弧形根据什么原理?石头与石头之间的衔接又依据什么?语文课上进行对照性的学习,学生就把身边视而不见的事物与物理、数学、语文联系在一起。
2.以电视媒体为依据
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谈话节目,我就让学生当回“小记者”做人物专访,要求:首先明确采访对象;其次明确采访主题;第三对被采访对象要了解。
学生对采访资料进行整理,在全班汇报时,相应的采访小组要进行解释、答辩。
3.在愉快的节日中推销产品
传统的节日中有许多特产,春节的腊肉,端午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如何把这些物品推销出去?你们必须尽量挖掘这些物品的优点,目的是让别人买走你的产品。
4.采集当地的民风民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展现云南特有的一道民族风景线。就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当地婚、丧、逢年过节、栽种收割时的习惯,全班进行交流、汇总、并装订成册,取名为《有趣的民风民俗》,在校内发行。
5.抓住时事进行学习
教学《石壕吏》、《就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致巴特勒上校的一封信》,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讨论,美伊战争,中东动乱、恐怖袭击,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是什么,并收集古今中外有关的资料,进行交流式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6.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去收集露天广告上的广告词,公园和广场上的温馨提示语,进行归纳和分类。在班级里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更多有关当地民风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对身边事情的关注,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不仅获得锻炼也提高自己的素养,同时也激发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它要求人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作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与学习中。在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体验中有所感悟和发现。以语文课本为基础,深挖语文教材,是我们综合性学习取之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