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前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研究

2015-06-29 21:51任雪梦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体系学前教育

任雪梦

【摘要】本文基于新加坡语言教学经验与模式的基础,探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体系的研究。结合新加坡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华语的实例,深入分析了教师在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 第二语言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8-02

一、新加坡语言的演化

新加坡196年的现代历史,是由146年的殖民统治和50年的独立建国所组成的。在过去的50年里,新加坡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转型。新加坡原本便是一个移民社会。它自1819年建立以降,来自中国、印度、马来亚、印尼,以及其他地区的居民,就逐步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社会。

1983年12月,政府终于宣布,华文、马来文、印度文(主要为南印度的淡米尔语)及英文等四支语种合并为单一语种的教学体系,于1984年开始正式实行,并将于1987年完成是次整合。1987年,新加坡的四种教学语言汇整为单一教学语言,由此奠定了英文的强势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里,新加坡的教育系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语言和教育政策的影响下,新加坡如今已日益西化。鉴于华人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华族文化的深度自然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整体文化素质的平均水准。新加坡实施双语教育的政策。就读政府学校的学生都以第一语言学习英语。中小学生也学习一个第二语言,也就是教育部所谓“母语”,分别是华语、马来语或泰米尔语。将各种不同的种族的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即“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教育体制。

二、新加坡学前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况

新加坡的教育十分强调必须从小进行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完整、良好个性品质的未来新加坡人。

新加坡儿童在学前阶段开始接受双语教育。1984年,新加坡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以英语为主要教学用语的政策,因此,越来越多的华族幼儿要在入园后才学习华语,于是,华语便成为他们的第二语言了。

研究者曾在新加坡一所采用浸入式语言教学法开展第二语言教学实验的幼儿园追踪研究了若干个将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幼儿。结果显示,幼儿每天如能与华语教师互动约半天时间,23至33个月后,这类幼儿基本能够灵活使用华语与他人交流。研究还发现,幼儿将华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排斥期、静默期、第二语言模仿期、运用电报式语言或惯用套语对答期以及活用语言期。在幼儿学习华语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以及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点提供适宜的支持,以使幼儿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教师必须在了解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适宜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兴趣。这种对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支持即维果斯基所谓的“支架”教学。“支架”教学法为幼儿制造互动的机会,以让幼儿通过生活情景中的语言交流理解语言并掌握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支架”教学法的运用

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原则中,交互主体性、环境支持、重复性和交托与接手任务等四个原则在幼儿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幼儿处于心理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并接受教师在言语、行动等方面的支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在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交互主体性原则可以有不同的体现。

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阶段状况:

1.排斥期。在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排斥期,教师要根据幼儿排斥反应的程度适当调整其接触第二语言的方式和时间,以避免幼儿产生畏惧心理。

2.静默期。在第二语言学习的静默期,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活动,可以以游戏和操作活动的方式提示、引导幼儿模仿使用简单的第二语言词语。必要时可以用第一语言与幼儿沟通。

3.第二语言模仿期。在幼儿的第二语言模仿期,教师要善于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结合表情和动作、运用简单易懂的词汇与幼儿进行交流,安排第二语言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一起互动, 以发挥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架作用。

4.运用电报式语言或惯用套语对答期。幼儿是从电报式语言或惯用套语对答期开始尝试运用简单的第二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就是要充分肯定幼儿的尝试,并引导其说出完整的句子,在幼儿无法使用第二语言正确表达时可给予提示或允许其使用第一语言辅助表达。从而保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场的其他尚不能运用第二语言加以准确表达的幼儿也不会感受到压力。

此外,让学习者在充满鼓励与支持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并通过多种方式接触辅助学习的工具、材料以达到学习目标。将这个原则应用到幼儿第二语言教学中,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并提供适宜的材料,包括图书、用品、游戏材料等,以让幼儿能够自主探索和与同伴自由交流。在幼儿第二语言教学中,还要注意重复性原则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支架帮助,这种帮助可按“直接指导、需要时指导、间接指导”的顺序进行。重复学习并不是机械式的重复学习,教师的引导方式也要根据幼儿的第二语言发展水平而有所不同。最后,随着学习者技能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强,他的角色要不断改变,教师要仔细观察学习者,并让他在准备就绪时承担学习能力增强后能胜任的任务,这就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交托和接手任务原则。

四、结论

通过“支架”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在幼儿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创设适宜幼儿学习的物质环境,让幼儿通过各种材料开展模仿和练习活动;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按照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营造自然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等。新加坡学前的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的完善,提高了幼儿使用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幼儿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Oi, Mariko. BBC News - Singapores booming appetite to study Mandarin. Bbc.co.uk. 2010-10-05 [2011-01-27].

[2]黄雪云.新加坡学前儿童华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个案观察研究[D].新加坡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9.

[3]SHAFFER D R,KIPP K.发展心理学:第八版[M].邹泓,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56-358.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教学体系学前教育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