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摘要】汉语言文学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国语,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密不可分,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一生都在研究汉语言文学。学习汉语言文学能够了解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如何能够学习好汉语言文学呢?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7-01
1.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人从小就接触的语言,有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便对孩子进行基础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比如为孩子念一些有意义的古代故事,或是利用唐诗宋词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所以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接触是很早的。在进入小学后我们便开始接受汉语言文学的正规教育,即学习语文。但随着国外很多语言文化的广泛流传,我们开始关注一些国外语言,如英语、日语、韩语等,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也就逐渐减弱了,这样势必会影响大众对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目前,汉语言文学已成为大学中一门独立学科,在小学到高中阶段,语文科目便是汉语言文学的一部分,学习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因此学习汉语言文学能够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文学内涵,对于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2.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策略
学习汉语言文学是每个中国人都会经历的学习过程,它不仅存在于书本中,同时也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如何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有效性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要提升教学口语标准化
在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中,学生们接触的语文老师各色各样,并且很多学校都是由语文老师来担任班主任一职,主要是因为语文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并且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较高,与学生沟通起来更为亲切。但是很多语文教师由于受日常生活所影响,与学生沟通时经常出现口语不标准的情况,甚至有的语文教师与学生沟通时会经常把方言挂在嘴边,这样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容易发音不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严于律己,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学生进行交流。有些语文教师由于年龄较大,学习和深造的时间已经离自己教学有段距离,对于一些新事物的发展认识不到位,所以学校应该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察和培训,既能够保证教师知识的更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加强口语标准化。
2.2让语文课本变成读本
语文课本中的教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编制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着特别的中心思想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找出文中不懂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提出,这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答不懂的地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提倡精品著作的阅读
精品著作之所以是精品就是因为其具有其他著作不能比拟的文学意义和内涵,并且很多著作都是作者对文学经历过几十年的研究和积累而编写的。所以教师应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精品著作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内涵和审美能力,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可以提倡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懂得更多层面的知识。对于精品著作的阅读,教师可以负责把关和筛选,多为学生推荐学生适合阅读的著作,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从中吸取精华,从而领悟汉语言文学的魅力。
3.鼓励学生多表达,加强汉语言文学的运用
学习汉语言文学不能只单方面依靠阅读,还要同时从说和写的方面来加强汉语言文学的运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只有多说多练,才能使学生锻炼出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挑选一名学生来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表演自己的口才,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5分钟的“演讲”来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例如,安排“我是小记者”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搜集周围新鲜的人和事,或关注一些新闻和报纸方面的消息,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所看到的新闻和事件,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对某一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由教师选出谁是这一学期的最佳小记者,并给予奖励。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既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关注时事新闻,还可以让学生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是我们母语的一部分,学习汉语言文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生都要经历的过程,想要学好汉语言文学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著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谭秀中.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03)
[2]李国英.关于高职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2(12)
[3]朱华东.浅析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创新[J]. 才智. 2012(13)
[4]王俊芹.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性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