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
摘 要:在小学新课标改革中,对教学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更加重视,强调人性化的教学,而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就是人性化教学的根本体现。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总结了教学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旨在推进数学教学尽快完成生活化进程。
關键词: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教学情境
数学虽然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但是从本质而言,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内容也从未脱离过生活。对于处在快速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真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应通过改变教学模式,真正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并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一、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数学学习激情
对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而言,情境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高度抽象的数学问题。小学生较容易理解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因此可对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定位,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场景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的第五课《三角形》时,教师运用三角形的装饰图案美化黑板,并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生活实物和教具带到课堂上。课前,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名为“三角形的自我介绍”,课件中三角形成为一个卡通形象,它向学生详细介绍阐述自己的身世,如点、线、面如何组成了三角形;同时讲述自己的家族,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讲述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具体的实物举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课上,学生看完课件后,教师可询问学生:“谁能举例说明三角形可应用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通过课件的举例,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特性,同时也开始发现生活中潜在的三角形应用实例,然后举手回答。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留给学生思考的小问题,如为什么三角形较为稳定,鼓励学生在课下从生活中的“三角形”寻找答案。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感觉到学习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于是不由自主地融入数学和生活的探索中。
二、开启数学中的生活体验,开展探索式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中与生活相关的教学素材极为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并逐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意识。教师要将数学逻辑体系融入学生身边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数学应该为生活服务。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时,教师以生活购物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人民币。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售货员,另一组扮演消费者,教师选择一些生活物品作为商品,并标明定价,购物结束后,两组互换角色,再次重现购物过程。在”课堂购物”的活动中,生硬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有趣,学生开始主动探索人民币的信息,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欢乐。
三、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不断创造的良好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不仅要让学生听数学、看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数学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如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途径收集数学知识,并获得探索和研究的体验,由封闭的“小课堂”走向开放的“大课堂”,拓展学生学数学的空间。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时,可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让学生学会再发现、再创造,感受到数学知识带给生活的便利。
在现代小学教学中,强调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使学生亲身感受所学内容,要求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要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感悟生活”。作为教师,应积极利用数学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数学素材,通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生活的世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知识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艳.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的尝试[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15(03).
[2]陈碧芬,张维忠,唐恒钧.“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