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

2015-06-16 17:12:07余华胜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参与品德与社会感悟

余华胜

摘 要 人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学应该给这些成长中的花朵以雨露和阳光,所以,品德教学应以学生日常的、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关键词 参与 体验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122-01

在现实社会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逐渐地忽视个性品质的教育,而过分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上学后,要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看成绩单”。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应重视品社课堂给孩子带来的终生影响。

一、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既符合学生自身的需要,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又是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生活历程相匹配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激发起儿童的生命活动,产生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自身生活的直观性、本真性中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才可能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并将不断改造和推进的经验建构成自己真正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生活。

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祖国有多大》一课时,设计了学生分组游戏:四人一组合作完成,每组一块中国政区图的泡沫玩具拼图,先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大致位置及省府城市的名称,然后全部打乱顺序,合作拼图,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得最快。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有实际意义,学生喜欢参加。同样,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受到教育,有分工,有合作,人人能参与社会的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游戏活动又是孩子们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学习效果当然非常理想。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留意有效地利用一些网络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因而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我们要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孩子们渴望了解社会的愿望。

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两岸人民血浓于水》一课时,一开始,就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问学生谁能说出关于台湾的历史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为学生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他们对实时问题了解的也不少,这是他们展示自我的绝好时机,总想告诉大家自己的知识,这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也只能说出个大概或是提前预习得到的教材上的一点点东西。此时,正是我们引导他们深入了解的时候,我利用提前从网络上查得的资料,给学生做以补充,从三国开始,讲到隋唐,再到宋元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一直讲到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岛,形成现在的分踞局面,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此以后的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再也没有提前布置预习或查找与本节相关的网络资料,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有学生争先恐后的帮我把这节课要补充的内容填补的详细具体,学生学到的知识拓展了许多,我们在不经意间就教会了他们探索教材以外的知识。

三、在交流、沟通、行动中明理

在让孩子们明白某一道理时,我们不能是简单地去说教,而是通过从最贴近学生的话题展开,然后,让孩子们看书、同桌讨论、小组表演等体验性、探究性地学习,使他们在课堂实践中自己去悟出道理。由于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老师适时给与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猜你喜欢
参与品德与社会感悟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4:49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22:20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18:59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飞碟探索(2016年10期)2016-10-11 2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