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徐渭,字文长,乃明代嘉靖年间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军事家、戏曲家、民间文学家、美食家和历史学家,与谢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他的才思敏捷,风格独特,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极高,是每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和知道的人物。本文通过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发掘了徐渭自传《自为墓志铭》和袁宏道所著《徐文长传》之间的异同之处,更为深入地了解徐文长其人其事。
关键词:《自为墓志铭》;《徐文长传》;异同
《明文选》中介绍徐渭说:“徐渭:(1521—1593),字文清,改字文长,另有田水月、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别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屡应乡试不中,乃入胡宗宪幕府,关心时事,喜谈兵法。胡宗宪因受权相严嵩牵连入狱,徐渭深受刺激,几次自杀未遂,后又杀继室,终于因此入狱六年。以友人救援被免死出狱后,在贫困潦倒中,抑郁而终。徐渭多才多艺,《明史》有传,称“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他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他精通戏曲,有《四声猿》杂剧等。著有《徐文长三集》二十九卷,《徐文长逸稿》二十四卷、《徐文长佚草》以及杂剧《四声猿》等。今人有整理本《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①
徐渭才名早扬却屡试不中,入幕府掌文书到最终下狱,晚年潦倒家境凄凉。胡宗宪对徐渭有知遇之恩,胡因朝中斗争而下狱,徐渭因惧祸而发狂,曾用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及自己肾囊,皆不死。《自为墓志铭》即写于嘉靖四十四年,那段企图自杀的时期,具有遗书的意味,徐渭时年四十五岁。蔑视礼教、张扬个性构成了这篇奇文的主旨,而桀骜不驯、悲情难诉又完成了作者的自我写照。而袁宏道年辈比徐渭略晚,与徐渭素昧平生,但对其才略品行由衷钦佩,对其不幸遭际深表同情,他将惺惺相惜之意托诸笔端,写下了《徐文长传》。袁宏道的另外一个创作动机是明代中叶,文坛出现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拟古思潮,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相与号召,以模拟因袭古人的诗文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致使当时的诗文创作了无个性与生气,流弊日甚。袁宏道对此深为不满,主张“独抒灵性,不拘格套”,作诗为文,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以见从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他看到徐渭的诗文书画充溢着作者的真情真性深为激赏。因此作此《徐文长传》也是为了宣扬他“独抒灵性”的主张。
两篇文章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自为墓志铭》的一、二段按时间顺序简述了徐渭的文学生平、爱好和际遇;第三段写他的性格和为人,也有他死前的家庭状况;把他及家庭成员的生卒及家庭变故放在最后一段,再附以墓志铭,全文结构新颖独特,该墓志铭令人耳目一新。《徐文长传》则在第一部分交待写作缘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第二部分写徐渭的生平经历;第三部分介绍、评述徐渭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的成就,与其坎坷遭遇作对比映照;第四部分写徐渭晚年的境况;第五部分效仿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有总有分,基本是一种典型的传记体结构。
两篇文章在思想感情上有所不同。由于在那种惧祸发狂多次自杀未遂的情况下所作《自为墓志铭》,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感情必然是激烈而强烈的。在文中,徐渭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代畸人的精神风貌——悲愤无聊、狂傲颓放。他勇敢承认自己地位低贱,但富贵不能淫,与下层人民则感情融洽。他还大胆宣称自己“疏纵不为儒缚”,要用自己认定的、发自内心的道德要求来取代社会强压在人们头上的规范,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然而他不仅是一位反潮流的斗士,还是一位献身艺术事业的忠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废寝忘食,还忙里偷闲,得尽游名山,透露对人生的深沉眷恋,展示了他性格中柔媚温和的一面。通过对自杀原因的辩白,惟妙惟肖地揭示了徐渭在特定环境下特定的心理状态——紧张阴郁、焦躁不宁,矛盾复杂。《自为墓志铭》极其真实地展示了徐渭处于复杂环境中的复杂心理,既如实刻画了徐渭的典型性格,又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斗争风貌,达到了现实主义所要求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他坦率诚恳、毫不掩饰地介绍了四十五年来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爱好,努力追求本色真实,是《自为墓志铭》内容方面的基本特色。②而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首先表达的是对徐渭才情的赞赏,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悦之情。对其人其事感慨至深,写其坎坷遭遇,哀其不幸,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世,深表遗憾。文章以简洁明快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传主横放杰出的才能、豪放不羁的个性、屡试屡败的遭遇和在文艺创作上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表露出作者对徐渭才气性情的钦佩激赏和对其遭际境遇的怜悯同情,还从侧面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
两篇文章在艺术风格和文体上有所不同。徐渭散文的典型风格是颓放,《自为墓志铭》便是颓放风格成熟的标志,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不仅和他的境遇有关,还受到苏轼文论的影响,追求一种直达平实、自然淡薄的表现方法。在《书田生诗文后》中这样说道:“田生之文,稍融会六经,及先秦诸子诸史,尤契者,蒙叟、贾长沙也。姑为近格,乃兼并昌黎、大苏,亦用其髓,弃其皮耳。”而《自为墓志铭》是一篇不发议论的论说文,文章围绕自杀的原因展开了一场神奇的辩护。虽然墓志铭限于文体,不能议论,但照样达到了雄辩地证明徐渭正直耿介的艺术效果,用貌似无意的、联系松散的如实叙述,来启发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悟出徐渭性格的伟大,这种议论方式平生见奇,令人信服。《自为墓志铭》又是一篇没有进行自觉抒情的名篇,给人一种目无法度、自由纵放、随意书写的感觉,体现了典型的颓放风格,但同时又注重文学创作的基本功,可谓大巧若愚、大音希声。③而《徐文长传》在写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情贯注,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这也是传记体同墓志铭文体的不同之处,传记体可以不受太多限制来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感。袁宏道激情溢于辞,喜怒形于色,既见惺惺相惜之情,亦可见自写胸襟之意;其次是以奇立骨,本文仅千余字,涉及的范围却较广,列举徐文长的生平遭际、为人行事、才略性情、游踪嗜好及其诗歌、书画的成就,文笔疏荡,于所记各事,多则数十字,少则三言两语,俱不十分用力,文章却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第三是以事传人,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吸取了《史记》、《汉书》等史传文“以事传人”的优长,选择了传主生平事迹中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他的才华与个性,袁宏道抓住所记之事的突出特征,赋以一两笔简洁而生动的描绘,凸显出徐渭其人的独特个性,从而使这篇传记在人物描写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虽然两篇文章在思想和形式上有众多不同之处,但在内容上却有一致之处且均为第三人称叙述。一篇是墓志铭文体,一篇是传记文体,二者均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给人一种官方、正式并且略带权威之感。墓志铭文体,本非文人用武之地。它仅仅要求平铺直叙地记述死者的生平梗概,比祭文、吊文、形状、传略少发挥余地,最好的墓志铭也不过只是概括全面、精炼集中罢了。《自为墓志铭》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墓志铭,全文八百零四字,全面概括了徐渭四十五年的经历、功名、际遇、爱好、个性、道德观及家庭简况。《徐文长传》在内容上也概括了徐渭的才情、性格、成就、际遇、经历、家庭简况等等,因此二者在内容上较为相似,两篇文章都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徐渭其人的极佳资料。
注释:
①赵伯陶选注.《明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②张文若.《中国文学研究:“一扫近代芜秽之习”——读徐渭〈自为墓志铭〉》,1988年第1期.
③张文若.《中国文学研究:“一扫近代芜秽之习”——读徐渭〈自为墓志铭〉》,1988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赵伯陶.选注《明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月版).
[2]张文若.《中国文学研究:“一扫近代芜秽之习”——读徐渭〈自为墓志铭〉》,1988(1).
作者简介:宋佳音(1994–),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