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带动了各个阶段各科学科的发展。其中,初中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家长、学生、学校以及老师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涌现出多样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同。以探究研究性学习为出发点,论述了该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和和探究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和本质特征,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初中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1961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的,该理论的提出对当时的国内外教育界引起了非凡的影响,对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仍具有指导意义。在2000年,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了新的定义,即研究性学习既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活动,并出台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报告。探究性学习是指在科学研究的情境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学习活动、研究现象并获得本质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主动学习,学习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掌握和吸收知识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优质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学习系统和认知结构,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灌输。改变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式。在采用研究是学习模式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和实践奠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研究实践,发展综合运用知识,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依靠中学生主动对学习进行探究和解答问题。国内外对研究式学习理论已经有了很多的文献论述,但很多论述涉及到的相关情况并不深入,涉及到初中语文研究式学习的文献少之又少,在此方面需要学者和探究者加大力度进一步的研究。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探究活动和研究活动,会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善学习方式。研究式学习还有一个特点,即它允许学生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选择所学知识内容,换句话说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自主选择权。在研究性学习里面,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自我展示和发展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正好符合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即主动性和独立性,带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辩证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过小学阶段对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学生对事物和问题的思考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思维能力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越来越广泛,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丰富内涵的求知欲也越来越清晰,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对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课题展开自主学习探究,了解身边世界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视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客观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空间。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型到主动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理论,更多的是如何学习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体,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三、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教育理念和角色的转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课堂和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型该由专制型关系转变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不断学习现代的新型教学理念,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本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学平和整体素质,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建合理、公平的学习发展机会。
2.完善实施方式
初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一种科研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和空间对选择的课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所学知识化为己用,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在经验。在实施阶段,研究性学习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独立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主要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各有千秋;而在确定研究性学习题目时,广泛寻找并确定有价值的研究性题目,不可草草随意定下题目。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过程。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并制定好合适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自主地研究并总结相关答案,在搜集资料时应该掌握多种方式,做好详细的准备。总结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和体验,对学生进行总结应具备包容性。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应该做出客观的分析,告诉学生哪里做得较好,哪里还需要改善,对学生的自主研究方式给出合理化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在此基础上在进行点评,能够给学生带来自信。评价中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连贯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探究研究性学习中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02).
[2]靳健.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义理建构[J].甘肃高师学报,2007,(01).
[3]靳玉乐.探究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29,131.
[5]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6]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2.
[7]王颖.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6.
[8]白文涛,贺建伟.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途径之我见[J].新课程,2011,(11).
[9]薛宜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语文学刊,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