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显贞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命化 和谐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110-01
生命化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以生为本,创设多元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链接生活,让学生参与多维互动,并在实践中获得数理验证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其实,数学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数学教育要体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因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培养学生在具体训练中的观察、验证、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才能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迁移,完成数学生命化和谐课堂的构建。
一、以生为本,创设多元课堂教学目标
由于传统数学教学局限于功利目的,数学课堂教学呈现扭曲化,所以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制订中,教师要深入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构建为出发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成长等方面都能获得更大的正能量。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这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没有生活作为支撑,教师很难将其讲解清楚,学生也不可能获得完整的认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时,笔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设计了一组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线段轴对称性的操作,体验轴对称的特性,建立空间观念;(2)利用生活实例,探知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在“操作、探究、归纳、说理”过程中,思考表达探索过程和探究成果,提升演绎推理能力。
从这组教学目标设计中不难看出,教师将学习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生活经验方面,要求学生要通过生活经验积累,与教师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数学认知的构建。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教师赋予其生动的因子,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学习气氛,为更好地探研做好环境渲染。
二、链接生活,选取生活题材学习内容
编委在编写教材时,设置了“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活动,这些内容体现的就是生活数学。教师要将这些活动进行二次设计处理,以适应学生生活实际,并激发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数学数理验证,建立数学认知体系。数学与学生生活有众多契合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联系生活经验,实现与数学的心智相通,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数学。在具体教学措施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筛选活化的数学教材内容,并努力打通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促进数学认知的合理构建,实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生命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时,教师筛选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形,和学生一起探索勾股定理的成立过程,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问题,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要素之后,教师就要让学生找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例子,加深对勾股定理概念的理解。课堂讨论时,学生们非常活跃。有一个学生说:“要探知房屋墙角是不是成90°,可以在墙角向两个墙面量出30cm、40cm,标记下两个点。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如果是50cm,就说明墙角是垂直的,否则就不是垂直的。”……
学生利用勾股定理判断墙角是不是垂直,这本身就是数学理论的生活应用,能够通过倒推的形式利用勾股定理,这已经是一种创造了。说明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已经实现有效接轨,生命数学认知得以成长。
三、多维互动,体验生本实践教学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要提升生活要素的生命特征,需要教师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创设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利环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实践中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和体验,对数学理论进行验证,促进学生多渠道感知数理信息,数学生命化教育才会自然生成。因此,教师要注意提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指数,在多维度互动交流中,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突出学生的实践经历和感受,自我完成数学知识的系统构建,激活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图形,将其旋转180°,看能不能和自身重合,能够重合的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三角板、量角器、文具盒、直尺、橡皮、课本等,都成为学生旋转的对象,精彩的结论不断得以迸出。到最后,很多学生已经不需要操作旋转,就可以给出准确判断。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起来的认知是牢固的。由于与生活经验相一致,学生自然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且建立一种认知的本能习惯。凡是数理问题都会自觉到生活中寻找验证和应用。这就是生活数学的生命价值所在。
总之,数学教学在具体展示实施中体现强烈的生命属性。教师要遵循教学原则,激活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在主动实践中感知数学,在不断总结中掌握数学。教师还要注重思维开发,通过参与生命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积累成长的力量。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