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修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5-06-11 07:57王小伟
文化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教学实践

王小伟

摘 要: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主渠道和多途径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和学两个积极性,在思政理论课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

关键词:教学实践;课堂讨论;课堂展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旨在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大力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与主动积极性,采用多种灵活的教育教学形式,充分吸纳与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最终实现课程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

思修实践教学秉承“大思政”理念,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原则,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力量和路径,实现课堂教学的移动与拓宽,实现教学内容与外界现实的对接与契合,务求创新与实效。

思修的课内实践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施,也包括部分校内、校外第二课堂的辅助完成。

一、主要实践活动

(一)课堂讨论

1、教学各章节均可实施;2、任课教师自行确定题目,随机组织并评分;3、主要考评要点:紧扣题意;表达流畅;逻辑清晰;富于创新;正面积极。

(二)课堂PPT展示

1、主要集中于大学适应、人生理想、爱国主义、道德、法律等教学内容;2、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预先布置主题,明确要求,以学生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3、教师根据PPT质量、立意选材的新颖、观点的正向鲜明、材料(含视频)的翔实、对教材的理解和拓展程度、现场讲演的流利和互动等情况,并依据成员分工协作区别评分,也可由其它学生寝室和小组进行现场评分、统分。

(三)课后调查

1、可以社会公德状况、校园不文明现象、寝室或食堂不文明现象、大学生婚恋观、国家法治建设状况等为题;2、由学生自由组成团队,拟定调查范围、方法、对象,撰写调查报告,进行问题分析,探讨对策;3、考评要点:学生的团队分工协作情况;调查报告质量(调查方案、调查范围、对象、方法、问题表征及其成因分析、对策解决;结论的提高适用等)。

(四)辩论赛

1、以大学恋爱利弊、仁富、义利、公私、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两难问题或社会道德与法律热点问题为素材;2、由班级选派组成辩论队,进行选拔比赛,评定奖励名次;3、邀請任课教师和相关专家根据论证是否严密、表达是否清晰流畅、团队分工协作情况、现场应变能力等进行评分、点评。

(五)情景剧表演

1、以道德、法治、心理、个人修养、恋爱家庭、职场、社会等为情景素材;2、由班级学生自愿组合,选题排练并课内表演,反响好者可进行公开演出,给以摄像器材和经费的保障;3、任课教师和现场观众根据团队协作、表演水平、表演效果、现实问题的揭示分析等进行考评。

(六)主题演讲

1、以中国梦、民族精神、青春生涯、理想规划、好人好事、时政热点为题,回应现实生活,传递正能量;2、可在教师课堂内由于小组或寝室派出代表,或在全校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3、学生干部、专家、教师代表现场根据语言表达、主题立意、观点精透创新等进行考评。

(七)影视观赏

1、全体学生参加;2、思政部教师以“青春励志”为题材,选择、下载贴近学生生活的影片并确定播放时间与地点;3、每个学生在观看后撰写上交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一篇;4、任课教师具体评定观后感的成绩。

(八)其它实践形式

任课教师也可以采用包括警示参观在内的外出考察、拓展培训等其它形式,在课堂内让参与学生代表宣讲并分享感悟。

二、实施主要注意事项

(一)任课教师和主要参与组织者应注意收集整理过程资料与成果并撰写总结呈交,以备评估检查。

(二)与教学进度同步,课时由教师自行掌控,结果由教师自主评定。

(三)做好所有活动的宣传动员,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

(四)做好考核量化及其结果应用。

(五)注重与院团委、学工部等相关处室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唐昆雄,李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教学三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2(23)

[2]刘文革.问题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3]丁国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路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

猜你喜欢
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教学实践
探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方法
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展示“自信度”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基于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有效讨论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