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玉戚”话“亲戚”

2015-06-11 12:42:13许满贵
东方收藏 2015年9期
关键词:氏族

许满贵

“玉戚”,先秦文献记载为夏商周仪仗、乐舞礼器。成语“朱干玉戚”,典自《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孔颖达疏:“干,盾也;戚,斧也。赤盾而玉饰斧也。”即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为古时作仪仗(乐舞道具)礼器。《公羊传·昭公廿五年》:“昭公曰:‘吾何僣矣哉?子家驹曰:‘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此皆天子之礼也。”《诗经·大雅·公刘》:“干戈戚扬。”《礼记·祭统》:“大乐正学舞干戚。”《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注:“干戚并称,皆言舞器也。”《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汉书·董仲舒传》:“周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于庭,而颂声兴。”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唐蜡百神乐章·舒和·凯安·送文舞迎武舞》有:“瑶弦自乐乾坤泰,玉戚长欢区宇宁”、“执龠持羽初终曲,硃干玉鏚始分行”、“玉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既执羽旄先拂吹,还持玉鏚更挥空”的诗句。然而,“玉戚”源于石斧,原为兵器。“戚”是同一个氏族系列的斧钺统称,并与氏族血缘组织“亲戚”有牵连。(图1、甲骨文、金文、篆文等“戚”字书体演变)考证如下:

“戚”字在安阳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10个象形字(图1)像双刃上多利齿的钺,一种战斧。造字本义:双刃带利齿的战斧钺。《戚姬簋》金文(上图示“戚”象形字)=干(武器,代战争)+八(“兮”的省略,表示嘆息)+戈(武器,代战争),表示因深受战乱之苦而叹息。《俶戚敦》金文(上图示“戚”象形字)=虍(虎头,代猛兽)+犬(代狩猎),表示对虎豹猛兽的担忧与恐惧。秦·诅楚文(上图示“戚”象形字)(河川受堵,洪灾)+戈(武器,代战争),表示苦于战乱和自然灾害。有的篆文将金文的“干”、与“八”合写成“尗”(读音叔)。捡选《屯南甲骨文》、《甲骨文合集》“戚”象形字、《殷周金文集成释文》,有16件西周早期青铜器刻铸族氏金文“戚”象形字。观之(图2—1、2—2)一目了然。

殷墟甲骨文和族氏金文的“玉戚”的象形字,当可论定。(图3)仰韶文化晚期扁平玉斧,南阳独山玉标本,邓州市八里岗遗址92F11出土:长8.9厘米,宽7.6厘米,厚1.3厘米。黑绿色,润泽细腻。体扁薄,呈梯形。单面刃,背有管钻而形成的大凹窝,器中部一侧有对钻穿孔。刃部有密集细长的擦划痕迹,应属劳动工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斧(图4):长13.1厘米,宽6.1厘米,厚1厘米。窄长斧形,圆弧刃,通体透红,器面钻三孔,大小不一,均钻极其工整,器两面加琢花纹带。举斧例可证,“玉戚”源自仰韶文化时期的劳动工具。玉戚、玉钺在此前仰韶文化中没有发现过,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脱胎于石斧的专门性武器,它的出现,暗示战争或冲空与日俱增,这与考古专家在河南灵宝仰韶时代西坡遗址看到的防御设施和河南陕县新石器时代庙底沟遗址的乱葬灰坑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说文解字》:“戚,戉也。从戉(读音越)尗(读音叔)声。戉,斧也。”“鏚,戉也,斧之长柄者。经文皆从戚,俗作鏚。”“尗”本指一个豆荚内的豆子,字本义:兄弟序列,排行老三(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关系)。“戉”与“尗”联合起来表示“一个系列的小斧子”。段玉裁《说文》注:“戚小于戉。”王绍兰段注订补:“戚刃蹙缩,异于戉刃开张,故戉大而戚小。”“当有小义”,对照实物证明论点是正确的。“戚(鏚)”属体形比较窄小的钺;其体窄长,钺刃略成弧形,后有方形的枘;鏚比钺体略窄,在钺体与钺内之间有微凸的阑(横挡),因其刃较长而常用于作斩首的刑具,亦作仪仗礼器。实物对照证明论点是正确的。《左传·昭公十二年》:“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注:“鏚,斧;柲,柄也。”意思是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请问装饰成什么样子。”(图5—1、图5—2)新石器时代神面纹玉戚:高20.6厘米,宽13.1厘米,厚0.4厘米。线刻,一侧为神人半侧面头像,头戴冠饰,披拂长发,眼眉清晰可辨;一侧为一方形台座上置神人冠饰的形象,象征军事统帅权力。(图6)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夏代四期宽扁体玉戚:长21.1厘米、高23厘米。粗白玉料制成,体宽身近方形,中间有一大穿孔,两侧各有六条突起扉牙,双面刃,刃部仿璧戚类,等边分切成四等份圆弧刃。夏代玉戚形制似钺,长方或近似网形,器面有一大小不等的圆孔,两侧各琢出扉棱装饰。

“玉戚”,在夏、商早期屡见不鲜。清人吴大澂《古玉图考》对商代玉戚定义:“玉戚,舞器也。”而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则认为:“吴大澂所下的定义根据并不充分。‘玉钺一词文献少见,但有‘玉戚一词。戚(鏚)即钺,也是斧柯之物,文字家谓戚是钺属而小,古代舞用‘朱干玉戚。文中所载的玉钺都不甚大,柲(柄)饰又甚豪华,作舞蹈(专指巫舞)的道具也未尝不可。用途未必局限于军事权力,如表示先人在部落或氏族中的地位,如权杖一类的性质。”

考证“玉戚”真实用途有五:(1)非实战仪礼武器。《尚书·顾命》:“一人执冕,立于东堂;一人执钺,立于西堂。”在没有金属之前或金属器未大量使用之前,起着主导作用或显得更高一等,显示玉德和镇威而非实战用的仪礼武器。(2)武舞用器。古人在猎获大量食物,包括捕杀凶猛动物,获得战争胜利及其他重要典仪时,都要行乐(跳舞)“文舞”、“武舞”。玉戚用作武舞之器,意在增加“威武”的重要仪式。(3)权力或财物的象征。(4)纳贡或馈赠品。西周宣王时虢季子白盘铭文“赠用钺”;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1件玉戈,上书六字铭文“卢方皙人戈五”,意即方国上贡给殷王朝的礼物。(5)祭祀和陪葬品。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坛中出土的数件玉戚,其用途是最直接例证。(图7)每每发现古墓中的玉戚皆放在逝者身旁,无疑是其下属、亲人奉献给死者的珍贵陪葬品。

“玉戚”形制大致可分为长条弧刃式、宽扁体、梯形、斧钺形、环璧形。戚钺之别,在于刃部。戚刃内收成舌状,钺刃两侧外移。(图8)夏代长条弧刃式玉戚:牙黄泛灰色,一面器表似乎曾用硃砂绘有某种图案,局部还有编织物的沁痕。戚身修长,两侧边琢对称各六个戚齿,有二圆穿,上一圆穿应是月穿较大,是玉钺向玉戚过渡的标本器。“戚(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玉戚”的两边装饰有“扉棱”,扉棱的“齿”代表“系列”,即一个“齿”代表一个兄弟氏族。“扉棱”是玉戚的重点特征,也是分期断代的依据之一。观察图3神人侧面纹玉戚,可以发现“扉棱”与神人侧面纹有一定的延续关系,“扉棱”的出现与神人侧面纹的关系可能相当密切。“扉棱”由齿顶、齿谷、分隔槽组成。早期的扉棱为平顶、平谷、平槽、直壁,横竖间以直角;其中齿谷逐渐演化为横C字形,再演化到斜C字形,分隔槽则由ㄩ字形演化到U字形,再到V字形;V字形则由深逐渐趋浅。(图9)夏代二里头环璧形(璧斧合一)玉戚:为青玉,器身扁平,中有大圆孔,两侧有扉牙,刃部较平直,刃宽9.6厘米。“环璧形玉戚”一般弧背、中孔较大,似乎都是由环形及凸领环形玉器改制而成。戚刃有平刃、圆刃、弧刃、多尖内收刃,刃部一般为双面磨制而成。可见新石器晚期、商早期古人对礼器的设计已运用了复合体观念,二里头文化流行玉戚的合体,突出体现了玉礼器将形式美与象征意义巧妙结合的特点,复合体的运用在商晚期“妇好”墓中出现2件 “璧斧合一”玉戚(图10—1、10—2);“斧钺合一”玉戚8件(图10—3、4、5、6、7)。

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兵器·鏚》:“钺、鏚是同一类兵器,然而有大小的区别。”青铜铸造的“鏚”,在二里头文化期及商早期出土有:长条弧刃式、长条厚本式、曲边大孔弧刃式銎;商晚期出土有:直边弧刃式、不等边弧刃式、短銎式;西周早期出土有:曲边多曲刃式、刺内有阑式,可作为旁证。

亲族制度,是国家制度连锁中国文明的路向。“亲戚”是连用结构紧密的词语,孔颖达《礼记·曲礼上》疏:“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亲指父、戚指母。《吕氏春秋·论人》:“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高诱注:“戚,亲也。”“戚”由大小系列的斧子引申义:掌握军权的同胞兄弟。再引申义:战时并肩作战的兄弟氏族、胞族。段玉裁《说文》注:“戚,又引申训忧,度古只有戚,后乃别制‘慽、‘慼字。”(图11)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出土夏代梯形玉戚:高11.2厘米,刃宽6.7厘米,孔径0.7厘米。青玉,有黄褐色沁。器呈长方梯形,上端正中钻一圆孔。戚两侧上部有对称齿棱,两侧下部内凹成弧形。弧形刃,双面磨制。器型规整,无使用痕迹。

亲族制度与国家制度连锁形成“家国同构”的城邦,又称“酋邦”,是人类社会由部落向酋邦发展为国家的重要阶段。古代部落或氏族既是血缘组织,也是军事组织。一对夫妻生育的多个儿子长大后,各自分家形成了自己的氏族。各个兄弟建立的氏族称为兄弟氏族,氏族首长又兼任军事首长,其军权以斧钺体现。大氏族的首领用大号斧钺,中等规模氏族的首领用中号斧钺,小氏族的首领用小号斧钺。各个兄弟氏族的斧钺其质地、样式、规格基本相同,而同一个氏族系列的斧钺统称为“戚”,按照尺寸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战斧系列。“这也许就是玉戚与玉钺名词不同的缘由!”

夏商、周早期精工制作的“玉戚”,已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作为礼仪器在西周时期用于舞,以颂扬周武王伐纣之功德。(图12)商代长方体玉戚:长(中轴)13厘米,宽8.5厘米,厚0.6厘米。全器黄色玉质,局部带有绿色及褐色斑,质地温润。器身作略不对称梯形,近背端钻有一孔,平背,平刃,两侧各刻饰五个牙饰。商代“玉戚”沿袭了夏代的形制,或长方或弧圆,器体两侧均饰有齿状扉棱,有的器面还出现了兽面纹装饰。西周玉戚形制与商代后期的同类器物别无二致,(图13)西周虢国虢季墓M2001出土环璧形(璧斧合一)玉戚:长14.4厘米,宽13.3厘米,厚0.8厘米。青玉质。体呈扁圆状。前端略窄,刃端阔而呈弧形,两侧边有脊牙各六个装饰,中部有一圆穿孔,背面上留有一道切割痕迹。

“玉戚”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产物,始创期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28件)和墓葬确系的龙山晚期文化(图14),盛行期在夏或早商,所有者绝大部分是奴隶主贵族或部落首领。它消失期在殷商,而石制品或边远地区的玉戚的使用似延续至西周乃至战国。(图15)陕西省西安张家坡出土西周斧钺形玉戚:高9.9厘米,刃宽9厘米,厚0.4厘米。呈白褐色,上有朱砂痕,不透明。通体磨光,大致呈长梯形,上窄下宽,近顶端正中有一小圆孔,左侧有一较大圆孔,系单面钻,上嵌绿松石,两侧琢出齿牙状扉稜,对称分布,弧形刃,两头翘成尖状,系由两面磨成,刃部较为锋利。嵌绿松石工艺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兽面形玉冠饰,眼用绿松石嵌成;夏代青玉半月形器圆孔内镶有圆形绿松石、二里头出土的兽面纹铜牌饰嵌有绿松石;商代妇好墓出土青玉援铜内戈也镶有绿松石;此器佐证周代玉雕继承了松石镶嵌工艺。玉戚的传播路线,从先后不同年代物和地点情况看,是从黄河中上游始创后,由陕甘向四川、云南再往越南传播;另一路线从陕甘向黄河下游的山东、江浙、福建传播;最后又于广东一带,从时间先后看黄河流域最早,后期传播延续向南发展时间相对较晚。

猜你喜欢
氏族
海内外新安程氏族人清明公祭太极魂“忠壮公”程灵洗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24
13世纪苏格兰“边境掠夺者”氏族在独立战争中的兴起
浅析西周宗法制
浅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启示
魅力中国(2017年39期)2017-09-22 02:29:22
浅谈图腾崇拜
大观(2017年6期)2017-07-17 09:44:25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公祭与私祭相交流的当代中国闵姓氏族祭仪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图书馆界(2016年5期)2016-11-18 10:32:21
“使鹿部”鄂温克人历史上的氏族制度与狩猎区域的划分
宗教的社会功能:一种社会学的解读
学理论·中(2013年8期)2013-09-25 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