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雅
[摘要]《中国丛书综录》等丛书目录广收历代丛书,是古籍整理与研究者之必备工具书。然千虑一失,难免仍有未被收录者。文章将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氏族类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等进行比对,补辑其中漏收的书目三种,并作叙录。
[关键词]《中国丛书综录》;氏族;丛书;补辑
[中图分类号]G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5-0013-04
《中国丛书综录》由上海图书馆主编,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后多次再版。以广义的标准收录丛书,体例完备,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丛书目录。在此之后,又陆续出版了《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等丛书目录书籍来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的错漏。然中国古籍丛书浩如烟海,难免仍有失于收录者。笔者在整理苏州大学图书馆藏古籍丛书时,发现三种氏族类丛书似未被收录于以上目录,兹补辑于此,并作叙录,以供学界研究。如有不当及错漏之处,敬请赐教。
1《二吴先生唱于集》
清光绪九年(1883)吴氏家塾刻本,一册。每半叶九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黑口,单鱼尾。书号700119。子目有二:横塘诗稿二卷附录一卷,(清)吴懋清撰;海蠡堂诗稿三卷附录一卷,(清)吴河光撰。
是书内封页题有“二吴先生唱于集”,背列牌记:“光绪九年冬月/吴氏家塾藏版”。卷首有光绪九年(1883)陈乔森所撰《二吴先生唱于集序》及光绪八年(1882)许汝韶序。陈序云:“今杨芷裳学博、许飏阶明经,乃辑其诗为上下编,将以剞劂,名曰《二吴先生唱于集》,是能以飨后学,实获其夙心者欤。”许序云:“今吾友存甫及其族人刻两先生诗,以序问余。”杨韡芳所撰《海蠡堂诗稿跋》云:“壬午秋,友人吴存甫出其先大父回溪先生及族祖星海刺史诗集,属为校订付梓,题曰《二吴先生唱于集》。”又《横塘诗稿》卷末镌:“茂名杨韡芳芷裳校订,茂名许汝赓飏阶参订,孙宣崇存甫校刊。”可知,是集为杨韡芳、许汝赓校订,吴懋清之孙吴宣崇刊印而成。
《横塘诗稿》录吴懋清之拟古诗40首、古今体诗39首。后附陈乔森等所撰关于吴懋清之传略、诗话、题词及吴宣崇跋。吴懋清(1774—1845),字澄观,号回溪,吴川水潭村人。后为避战乱,迁至横塘,人称“横塘先生”。“年十二能诵十三经,稍长益肆力于笺注义疏”(陈乔森《吴回溪先生家传》)。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时年三十七岁。次年会试不第,馆京师,为时人所重。四试不第,遂归养不复出,潜心著述,教育生徒。道光二十三年(1843),以七十高龄得中书科中书衔。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疾卒。一生精于笺注之学和训诂考据,同时对诗词创作很有造诣,著述颇丰,“合所为诗赋杂文为卷二百一十有四”(李文泰《海山诗屋诗话三则》)。本书是其诗歌集。其诗奇奥古重而秀削苍润,拟古诗神似李白,“不独古体长句,情韵悠然,有天际真人之想”(杨韡芳跋)。
《海蠡堂诗稿》录吴河光之《存初集》98首、《客游集》54首、《北征集》42首。后附吴芳献等所撰关于吴河光之传略、诗话、题词及杨韡芳、吴宣崇跋。吴河光(1774—1839),字昆源,号星海,世居吴川水潭村。自幼聪颖,九岁即能诗。“年十八补县学弟子员,明年食廪饩,二十五举嘉庆戊午乡荐,屡踬春官。道光十二年截选云南江川县知县,历署河阳县、新兴州、陆凉州……先生寿六十有六殁之,明年同官赙赠,乃得归葬。”(吴芳献《族父星海先生家传》)吴河光一生仕途坎坷,脱略跌宕,攻于辞章,其诗歌多吟咏缠绵悱恻之思、慷慨激昂之气,“以少陵为宗,时出入于义山、剑南二家”(杨韡芳跋)。少时撰有《存初集》,多流连光景之作,不尽可传。壮年时游幕安溪撰有《客游集》,公车北上时撰有《北征集》。此二集渐入唐格,才力尽显。晚年宦游数载,看遍山川险峻与民生疾苦,作诗诸编,皆散佚殆尽,甚为遗憾。
吴河光为吴懋清族弟,二人同年生,皆为吴川水潭村人。水潭乃吴川吴氏一族的发源地,祖辈自江南迁徙而来,世代推崇读书,家学渊厚,多人科举及第,吴懋清与吴河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多人科举及第的“代表人物”的说法也可再斟酌一二)。吴懋清《横塘诗稿》中有大量与吴河光的唱和之作,可见兄弟二人感情甚笃。吴氏后人将二人诗作辑于一本,也有彰显水潭吴氏家学风貌之意。此外,由于吴河光晚年诗作尽失,族人担忧其他诸作再遭淹没,因而将其刊刻印行,以流传后世。
2《兰陵三秀集》
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二册。每半叶十一行,二十三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书号700147。子目有三:绣余小咏一卷诗余一卷,(清)赵云卿撰;绿窗藏稿一卷,(清)赵书卿撰;寄云山馆诗钞一卷诗余一卷,(清)赵韵卿撰。
是书为赵氏三姐妹的诗词集。赵云卿诗作单独成册,赵书卿、赵韵卿诗作合为一册。首册卷首有道光十三年(1833)江桂生、潘濬序。江序曰:“友莲适其婿潘君惺斋,好风雅,为余旧交,出其全稿,属为删订。因思同本之谊,不敢固辞,遂选而归之。”潘序曰:“是三女君者,不亦一时之选哉。族弟惺斋,友莲婿也,因授余一编,每于炉熏茗熟,灯红酒绿之余披诵一过,觉清沁心脾,芬余齿颊。有莫名其妙而各尽所长者……是故分为三帙,各见豹斑,合成一编,共联凤哕。”可知,此书由赵韵卿之夫潘惺斋牵头整理校订,最终成稿刊印而成。序后列有陈耀庚、甘雨施、潘时彤、李德扬、戴天良、方仲梓、曾宏莲、李锡桂等人之题词。题词后有著名藏书家黄裳之题跋:“辛卯春分前六日海上收。黄裳记。”文末钤有“黄裳”白文方印。黄裳先生鉴赏品位极高,一生收书颇丰,不拘一格。能将此三位闺阁诗人的作品集收于囊中,可见黄裳对其作品极为赞赏,同时也显现出此书较高的收藏价值。
《绣余小咏》收赵云卿诗115首、《诗余》收词33首,正文前一页题“友月诗草”,背印“寿恭自题”;《绿窗藏稿》收赵书卿诗129首,正文前一页题“佩芳诗草”,左右各印“寿恭自题”;《寄云山馆诗钞》收赵韵卿诗102首、《诗余》收词5首,正文前一页题“友莲诗草”。
赵氏姐妹籍贯江苏武进(或称阳湖,今属常州),古称兰陵。三人皆有诗名,并称为“兰陵三秀”。按年龄长幼,依次为赵云卿(生卒年不详),字友月;赵书卿(生卒年不详),字佩芳;赵韵卿(1814—1894),字友莲。其父赵邦英,仕宦于蜀,曾任四川铜梁典史。三姐妹幼年随父入川,“秉母氏之教,皆好为诗。自髫龄以来,各得诗若干首,题曰《三秀集》”(江序)。与蜀中才女朱希蕴、曾宏莲、张云霞、顾琳等结为诗社,唱和无间断。
赵云卿适杨某,未四十而卒。工诗词,著有《寄愁轩诗词钞》,今已散佚,有《兰陵三秀集》中所收《绣余小咏》一卷、《诗余》一卷存于世。赵书卿适王某,未四十而寡,无子,有一幼女,生活艰辛,晚年依婿为生,年八十余卒。能诗善画,著有《澹音阁诗钞》,已佚。有《澹音阁词钞》收录于《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绿窗藏稿》收录于《兰陵三秀集》。赵韵卿自幼喜诗,年二十适潘惺斋为继室。潘历任绵州吏目、雷波照磨,好风雅,常与韵卿切磋诗艺,其诗“半出夫人之手”(陈耀庚题词),还亲自整理刊印了《兰陵三秀集》,可见二人志趣相投,伉俪情深。道光二十七年(1847)[1],潘病殁于抚边屯任所,韵卿自此抚孤持家,备极辛劳。有《寄云山馆诗钞》《寄云山馆词钞》存世。
赵氏三姐妹坎坷的人生经历为她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区别于一般的闺阁诗人,她们的诗歌甚少绮靡之作,而更多的是“激昂慷慨之音、幽娴贞静之德、朗润清和之气、悱恻绵邈之思”(江序)。同时,三人的诗歌亦各有所长。“友月得疎宕气而摩声揣色,愈觉其工;佩芳得温厚气而叙事抒忱,尤征其雅;友莲得沉静气,铸辞炼格,更极其精。比而论之,其庄重处巾帼绝胜于冠裳。析而按之,其幽秀处脂粉不沾于翰墨。”(潘序)
《兰陵三秀集》在《江苏艺文志·常州卷》中曾有著录,然原本却甚少面世。《中国丛书综录》未曾收录,《近代巴蜀诗抄》甚至认为该书已佚[2]。苏大馆藏之《兰陵三秀集》为黄裳旧藏,应是黄裳在“文革”时期被抄的藏书之一。这部分图书在“文革”后被上海古旧书店收购,又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苏州大学图书馆购得,成为苏大馆藏图书。只供本馆读者阅览,导致原本很少见诸于世,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3《阙里颜氏丛书》
清康熙刻本,八册。书号700109。子目有五:阙里颜太史真稿不分卷后稿不分卷,(清)颜光猷撰;水明楼诗六卷,(清)颜光猷撰;未信堂近稿不分卷,(清)颜光敏撰;十子诗略·乐圃集七卷补遗一卷,(清)颜光敏撰;颜学山近稿不分卷,(清)颜光敩撰。末附《颜氏家乘》不分卷。
是集在首册书根处写有“阙里颜氏丛书”,每册书角标注册数。辑纂者已不可考,应为颜氏家族成员。颜光猷、颜光敏、颜光敩系同胞三兄弟,山东曲阜人,复圣颜子的六十七世孙,人称“曲阜三颜”。颜氏一门世代忠烈。其祖父颜胤绍,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任河间太守时期,清兵围城,举室自焚。其父颜伯璟历经艰险,扶亲归里,不入仕,谥曰“孝靖先生”。其母朱淑人被清兵砍杀又死而复生,教子有方,有“颜氏一母三进士”的美称。颜光猷(约1698年前后在世),字秩宗,号澹园,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升郎中,擢河东盐运使。著有《水明楼诗》《澹园文集》等。颜光敏(1640—1686),字逊甫,又字修来,号乐圃,康熙六年(1667)进士,由中书舍人累迁吏部郎中。著有《乐圃集》《未信编》《旧雨堂集》等。颜光敩(约1658—1698),字学山,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浙江提督学政。著有《怀山遗稿》《学山近诗》等。
本集主要收录“曲阜三颜”之制义、诗歌若干。制义即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题目均出自《四书五经》,作者很难有自我发挥。三子之制义,均为主考、同考诸人评选鉴定,受到各方称赞,应属制义之上乘之作。诗歌各体兼备,古体、近体均有涉猎,显示出三兄弟深厚的家学功底。具体内容如下:
《阙里颜太史真稿》收颜光猷所作制义47篇,分别为论语24篇、学庸10篇、孟子7篇、乡墨(己酉科)3篇、会墨(癸丑科)3篇。内封正题“阙里颜太史真稿”,天头署“康熙癸丑科”,右上题“主考、同考鉴定”,左上题“附乡会朱卷”,左下题“水明楼藏板”。版心上镌“颜太史真稿”,下镌“水明堂”。卷首有康熙十三年(1674)计东序。序前钤“仕隐”“石湖诗孙”“木栀皂馆范氏藏书”“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印。《颜太史后稿》另收颜光猷所作制义60篇,分别为两论33篇、学庸15篇、两孟12篇。版心上镌“颜太史后稿”,下镌“水明堂”。序前钤“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印。卷首有康熙四十一年(1702)伍涵芬序。以上两种皆为每半叶十行,二十六字,四周双边,白口,无鱼尾,无栏格,楷体。
《水明楼诗》收颜光猷五言古诗69首、七言古诗43首、五言律诗118首、七言律诗76首、七言绝句93首、五言排律5首。卷首有卫既斋、江闿、唐周基序,耿愿鲁、李柟、于觉世、顾汧、袁佑、孔衍樾、唐孙华、李澄中、傅谊、洪升评语,后有万拱极跋。序前钤“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印。每半叶十行,十九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
《未信堂近稿》收颜光敏制义80篇,分别为论语47篇,学庸6篇,孟子27篇。内封题“未信堂近稿”,右上题“阙里颜修来著”,左下镌“乐圃藏板”。卷首有韩菼、吴涵、徐乾学序。序前钤“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印。每半叶十行,二十四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无栏格,楷体。
《十子诗略·乐圃集》收颜光敏五言古诗53首、七言古诗43首、五言律诗79首、五言排律12首、七言律诗54首、五言绝句20首、七言绝句44首、补遗7首。内封题“乐圃集”。卷首有陈玉璂、施闰章、孙枝蔚、邓汉仪序,李楷、顾炎武、李因笃、孙宝侗、畨禺、计东、纪映钟、董含、丁澎、顾有孝、杜濬评语。序前钤“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印。每半叶十行,十九字,四周单边,黑口,双鱼尾。
《颜学山近稿》收颜光敩制义40篇,分别为论语19篇、学庸4篇、孟子17篇。内封题“颜太史传稿”,左下镌“三松书屋藏板”。版心镌“怀轩”。卷首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徐乾学所撰《颜学山近稿序》。序前钤“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印。每半叶十行,二十六字,左右双边,白口,无鱼尾,无栏格,楷体。
从版本上来看,以上五种子目的版式、行款、字体等皆有不同,定不是同时刊刻。考其刊刻年代,根据序跋、内封、版刻特点等信息可知,皆为清康熙年间刻本。另,书后附一册乾隆间刊刻《颜氏家乘》,收录赵吉士等所撰颜氏五代名人的传略、墓志等11篇。
本集《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皆不载,甚为罕见。《山东文献书目》曾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著录题名,未列子目[3]。江苏省国学图书馆前身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立的江南图书馆,几经易名,至民国八年(1919)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民国十八年(1929)改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4]。1927年,柳诒徵担任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开始组织编订馆藏书目。1933—1936年,《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先后出版[5]。本馆现藏《阙里颜氏丛书》各子目均钤有“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印,又知其曾被收录于《图书总目》,可知本集至少在1936年前就已被当做一部完整的丛书编目。
同时,本集各册首页还钤有“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印。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于1930年定名。1950年,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合并成立苏南文化教育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与东吴大学之文理系科、江南大学之数理系科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苏州大学。
由此可知,本集曾先后被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收藏,随着院系调整的步伐被逐步收编入苏州大学古籍书库。由于在其他收藏机构暂未发现此集的书目记录,苏大馆藏之《阙里颜氏丛书》可能是现存的唯一一部原本,因而倍加珍贵。虽然其最初是否作为丛书来刊刻还有待考证,但是对其丛书的判定自民国至今已近百年,应将之列为氏族类丛书之中。鉴于此,笔者将其叙录于斯,以飨读者。
[参考文献]
[1]李朝正,李义清.巴蜀历代名媛著作考要[M].成都:巴蜀书社,1997:179.
[2]《近代巴蜀诗钞》编委会.近代巴蜀诗钞[M].成都:巴蜀书社,2005:60—70.
[3]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M].济南:齐鲁书社,2004:651.
[4]郑辰,刘洪权.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与中国文化传承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1):50—54.
[5]徐建华.柳诒徵图书分类思想与《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