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德育的实施策略

2015-06-10 03:02陈逸辉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感沟通尊重学生

陈逸辉

【关键词】主体间性德育 尊重学生 情感沟通 以情激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53-01

学校德育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具有一定互动性。德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主体、客体均是人,要达到德育目标,就必须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这种协同互动的关系就是德育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德育是指师生之间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知识传播与情感交流,最终达到师生之间一致认同并获得共同发展的交互性实践活动。践行主体间性德育理念有利于形成一种体验式的沟通交流情境,突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二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和理解,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一、尊重学生,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主体间性德育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与民主,因为只有具备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情感交流沟通的良好氛围,使师生敞开心扉对话。因而,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尊重、理解、关爱学生。

一次上课时,我正在给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其诗歌特点,学生们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这时,我发现学生小睿正在与同桌讲小话,完全没在意老师在讲什么,两人聊得有些忘乎所以。我本想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指出小睿上课讲话的错误行为,但为了保全他的面子,我对他说:“小睿同学,你对杜甫的诗歌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小睿听到自己的名字,先是一愣,但是很快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我没有直接批评小睿上课讲小话的错误行为,而是对他进行了委婉的提醒。那周周五,我在“班主任信箱”里发现了小睿写的一张纸条,上面写道:“陈老师,您讲课时我与同学聊天,您不但没有批评我,还让我表达自己的看法,我真的很感动,我觉得您这样做很好。”

尊重学生是主体间性德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教师只有尊重、爱护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有利于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二、强化情感沟通,加强对话交流

师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平等的地位。主体间性德育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也强调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交流,形成体验式的对话情境,从而实现师生精神世界的共享。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以情感交流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更有利于让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实现对话交流。

有一次,我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偶然发现小琳的作业本里夹着一张剪纸画,这张剪纸画无论从手工还是花样来看,都是十分精致的。作业发下去之后,我对小琳说:“这个剪纸画是你剪的吗?”小琳点点头,随后将她学习剪纸的过程和感受告诉笔者。我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同时还送给她一把漂亮的剪纸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琳会不时跟我交流剪纸心得,征询我的意见。而她在我的鼓励下,剪纸技艺有了新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实现平等对话,会令师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关系,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以情激情,在情感交融中实现共鸣

在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积极投入正面情感,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就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实际上,学生的情感发展往往是从外部、被动、自发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部、主动、自觉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情感,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进而引发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德育目标。例如,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平时上学较为辛苦,有的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比较少。为此,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有一回,学生瑶瑶生病了,没办法来学校上课。放学后,我来到瑶瑶家里,询问瑶瑶的病情,嘱咐她好好休息,同时给她补上落下的功课。我还鼓励其他学生到瑶瑶家给瑶瑶补习功课。在瑶瑶生病期间,她的功课一天也没落下。通过这件事,我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学生更愿意与我亲近,也愿意将生活中的烦恼告诉我,并且乐于接受我的指导。

德育应打破传统德育的束缚,从“灌输式”走向“主体间性”。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投入真情感,以情激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情感沟通尊重学生
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开展幼儿教育
尊重学生个体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开拓幼儿思维能力
谈谈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
美国高等院校有效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以佛罗里达大学为例
让激励成为一种教育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