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初三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2015-06-05 19:19:51张建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方法指导初中学生

张建伟

摘 要:初三教学中复习课占比大,教师通过提高复习课效率,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展示学生的思考力。复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直面审题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有效指导不只是具体方法指导,更应重视思想教育,心理指导,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让审题教学和平时的教学密切联系。

关键词:方法指导;初中学生;审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37-03

在初三数学学习中,老师苦口婆心,设计练习不断,课堂作业,课外练习,考试演练,使尽十八般武艺,能传授给学生的生怕遗漏,能让学生见识的题型唯恐忽略,可是,走到考场上,学生简单的题目依旧错误百出,做过的题目仍然束手无策,遇到难题还是无法下手。这些情况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都和学生的审题密切相关。

一、直面现状:面对审题,师生都苦恼

1、学生审题的困惑

(一)读题匆匆,动笔就错

说学生没读题也是冤枉他们了,但是对于审题习惯不良的同学来说,他们做得最多的事是拿到题目后,匆匆扫视,马上下笔,而未能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所以解题显得盲目,动笔就错,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定势思维,套路不通

到了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解题模式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题型,走入死胡同,难以找到通道,甚至是反过来检查也难以发现纰漏。

(三)重点难寻,无从下手

在读题过程中,遇到题目数据较多,题目较长的情况时,很多学生就觉得眼前一花,关键点抓不住,题目真正的要求弄不清,重点难以把握,因而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四)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由于现在教材上很多概念都比较形象地描述出来,学生表面上很快地理解了,但在做题的时候就反映出概念理解不清了。所以,由于概念不清导致的审题偏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五)心里畏惧,动力不足

在初三数学学习中,压轴题往往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这时,若没有浓厚的兴趣,心里害怕也没有破解难题的勇气,更没有耐心审题的意志,那么很容易丧失能动性,被迫学习。

2、教师指导的难点

(一)节省时间,不敢放手

初三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将教学任务设置的面面俱到,为了上课一气呵成,讲得过多,没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包括读题、分析、解答都是老师在辛苦完成,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二)缺少方法,无从下手

有的老师想教好学生审题,但方法欠缺,无从下手,一种是把自己所理解的题意呈现给学生,缺少指导学生审题这样一个环节。

二、探索方法:加强指导,师生皆行动

1、划出关键词

划出关键词,并用笔勾勒出来,关键词分两类:1、题目条件结论中涉及的概念。2、具有提示性意义的词。

例1:已知:线段AB = 12,C是线段 的黄金分割点(AC > BC),那么AC =_______.

其中“黄金分割点”是关键词,因为没有“黄金”二字,意义是不一样的,“AC > BC”也应该是关键字。

例2已知抛物线 的对称轴为直线 ,且与 轴的一个交点为 ,那么它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

其中“抛物线”“对称轴”“一个交点”是关键词。

2、将长句变短句

数学题目往往比较长,学生弄不清主语、谓语,弄不清前后关系,导致题目完全弄不懂。此刻,将长句变短句可以借鉴,但是将长句变短句帮助我们弄清句子的结构,不一定把数学题目的最主要成分保留下来,这时,“短句变长”慢慢在增添修饰成分,还原全貌,如例2“长句变短句”应为

条件:知抛物线对称轴,与 轴的一个交点。

结论:函数解析式

连接起来是: 知抛物线对称轴,与 轴的一个交点,求函数解析式。

仅仅这样只能了解题目的整体框架,没有了具体参数,意思还是不清楚,在逐步加上相应的参数、数据:

什么样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对称轴是什么?直线 交点是什么? 求什么?函数解析式

这样将短句变长。

现在将长句变短,将短句变长,找句子主干,在语文上的训练目前得到了实战。

3、弄清关联,注意层次

例3 如图:一次函数图像交反比例函数 图像于点M、N(N在M右侧),分别交x轴、y轴于点C、D。过点M、N作ME、NF分别垂直x轴,垂足为E、F。再过点E、F作EG、FH平行MN直线,分别交y轴于点G、H,ME交FH于点K。

如果线段OE、OF的长是方程a2- 4a+3=0的两个根,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题目中的垂直、平行看起来很乱,点E、F、G、H、K是怎么来的?事实上,作图时,E、F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M、N与作与x轴的垂线的垂足,再过点E、F作EG、FH平行MN直线得到G、H, ME交FH于点K。

因此对于这类“层次混乱”的题目,有必要搞清楚作图的顺序。即将题目分出三个层次,即(1)M、N两点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2)E、F两点(3)G、H、K三点。

有时弄清关联,题目的逻辑关系就比较容易看出。

另外,在大题目中,往往有很多小问题,这时要注意:(1)主题干的条件可以通用,在所有小题中适用。但各小题的条件不能在别的小题中用。(2)如果有的小题中的结论在没有附加条件情况下的推得的,在其他小题目中可以适用。(3)如果有的小题目中的结论是在有附加条件的情况下的推得的,在其他小题目中不可以适用。这些在审题时弄清这些关联,关系到解题成败,要加以注意,有可能一个提示性的结论,为我们解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数”“形”转换助审题

由于“数”和“形”是一种对应,有些数量比较抽象,我们难以把握,而“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能表达较多具体的思维,起着解决问题的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数”的对应“形”找出来,利用图形来审题。

例4:阅读材料并解答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用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表示,实际上还有一些代数等式也可以用这种形式表示.例如:(2a+b)(a+b)=2a2+3ab+b2就可以用

图①或图②等图形的面积来表示。

(一)请写出图③所表示的等式:_____;(二)试画出一个几何图形,使它的面积能表示:(a+b)(a+3b)=a2+4ab+3b2(请仿照图①或图②在几何图形上标出有关数量).

这道题目的第(1)小题是从“形”到“数”,而(2)是从“数”到“形”,在审题时通过阅读材料,通过二者的相互转换,从抽象到形象,在到直观,为审题助力。

5、列表格理清条件

学生在应用题方面一直存在很多困惑,有很多条件,很难把握各条件之间的关系,而且很难在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时可以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来梳理信息,明确题意,帮助学生审题。

例5:动车组的出现使上海到杭州的旅程时间较一般的火车缩短了许多,而计划中上海到杭州磁浮列车的平均速度又将比动车组提高120千米/小时,这样从上海南站到杭州站225千米的旅程时间又将缩短30分钟,问计划中上海到杭州磁浮列车的平均速度将达到多少千米/小时?

审题时,根据题意列表如下:

路程 速度 时间

动车 225

磁浮车 225

又由旅程时间将缩短30分钟,可列方程为: ,用列表格的形式把问题清晰化,对我们审题是很有益处的。

6、重视题目中的隐性条件

所谓“隐性条件”是相对“显性条件”而言的,是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没有明确指出,且对解决问题起到关键作用的一些条件。由于它的原因,许多学生解题失误或解题困难,失去不必要失去的分数,所以必须引导认真观察,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并充分利用条件,积极拓展解题思路,透过现象看本质,突破审题局限。

例6、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不少同学应用根与系数关系求得 ,然而这是错误的,因为在解题目中忽视了题目的隐含条件: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所以 的取值范围是:

例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点P处,已知 ,PM=3,PN=4,,求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

对这类问题,一般审题后会用到折叠的基本知识,得到MB=MP=3,NP=NC=4,运用勾股定理得到MN=5,

这样矩形的长是12,但在求宽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找出隐含条件,即,可以做高,得到“母子”直角三角形,这样思路就会简洁明了。

7、“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互转化

数学题目往往以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方式呈现,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导致审题不清。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互化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审题。

例8、如图14—1是某段河床横断面的示意图.查阅该河段的水文资料,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x/m 5 10 20 30 40 50

y/m 0.125 0.5 2 4.5 8 12.5

(1)请你以上表中的各对数据(x,y)作为点的坐标,

尝试在图14—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y关于x的函数图象;(2)①填写下表:

x 5 10 20 30 40 50

②根据所填表中数据呈现的规律,猜想出用x表示y 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

(3)当水面宽度为36米时,一艘吃水深度(船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1.8米的货船能否在这个河段安全通过?为什么?

这是全国中考的一道二次函数的应用题目,得分率很低,但这道题目并不难,问题出在题目的语句太长,专业名词太多,如果把符号语言转化文字语言,则问题变得一目了然,刘天明老师在《关于初中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一文中,对这道题目进行了详尽的解答,抽象出了数学模型,在让毕业班的同学测试,结果正确率提高很多。可见我们在教学时,重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在解题中是很重要的,这种能力亟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

8、重视小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同样在审题时也是一样,细节对解题能否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细节可以分成三个重要的方面:

(1)审视题意。注意让学生审视相似题意的区别,

例9:在同圆或等圆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等弦所对的弧相等; B.相等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C.相等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D.相等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2)审视题目中范围。所谓的范围指条件或变量的取值范围,如果没有看到这些范围,有时就会出现漏解,没有分类讨论,或者会出现多解,使问题更加复杂。

例10:己知菱形ABCD的边长是6,点E在直线AD上,DE=3,连接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M,求 的值。

解答此题时,如果没有看清点E在直线AD上这个条件,就会画错图形,从而答非所问,所以审题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3)审视单位。题目中有些数量的单位是很重要的,忽视了单位就会出错,在低年级的题目中常会出现。

例11:比例尺1:8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三角形地区周长3cm,则该地区的实际周长是 千米。

解答此题时,笔者看到学生的答案有这样几种:2400000、24000、24.可以看出,做错题的同学一定是没有注意单位,如果题目结论的单位是厘米,则第一个答案是对的;而实际单位是千米,只有第三个答案是正确的,可见在解题过程中,对数量、变量等量的单位的正确审视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三例都说明了重视审题细节在正确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题目中各个细节的审视,并正确处理,为正确解题服务。

三、培养习惯:做实常规,师生共坚持

1、认真读题,独立审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审题习惯。准确阅读是“独立”的第一步。读题时必须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做到不加字,不少字,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求在读题时用笔尖指着所读的部分,手口眼心合一。剔除不良习惯。

一线教师一开始要舍得花时间“逼”学生进行审题。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关键(看出数量关系)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聚焦,以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条件。在解答相关应用题目时,要求学生不要马上着急进行计算,而是思考可不可以用简便计算,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这个训练要求教师首先摆好心态,不急着多做题,快做题,而是给予学生独立审题的时间,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内涵,持之以恒,形成思考训练。学生经过这样的思考训练后,相信正确率明显提高。教学中这些做到位而不是看重形式,时间一长,学生慢慢的就会养成“独立”审题的习惯。

教师的责任是要从“逼到放”。学生审题训练,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要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审题是正确解答习题的重要基础。学生既有审题的意识,又有审题的策略,相信学生的解题技巧一定能提高。

2、理解概念,读懂信息

受到年龄影响,学生的思考力和辨认能力还处于进步时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抓不住题目的关键信息,造成解题的错误。在概念教学中,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记忆和浅显的理解,而要结合不同难度梯度的题目具体渗透概念,使得概念具体化、显性化。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用一些划浪线、划重点号等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特别要关注专业术语,提炼有效信息,达成对题意的正确理解。

3、勤于梳理,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比较、归类、补充的方法。这里所讲的“比较”、“归类”、“补充”,是指对各种计算题和应用题进行对比、分类、补充。这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引导学生在一团乱麻中理出主线,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当然,这种分类教学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心急,而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情进行适当、及时的归类总结。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后,学生拿到题目就会自然地进行归类,自觉地理出解题思路。

4、重视检查,及时补救

审题错误常常出现但又缺少补救措施,练习、考试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想往下面快做。面对这种情况,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鼓励,形成一种习惯。检查算是一种对于审题的补救措施好办法。

5、加强疏导,引导坚持

所有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不管是不是班主任,同样肩负着学生思想教育的责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要重视心理疏导,特别是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时重视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坚持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大有益处。

总之,在审题中,尝试着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题需求为第一目标,重视帮助学生梳理数学主干知识,理清逻辑结构;重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重视回归数学概念的本质,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努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真正做到审题有效。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05(8)

[2] 陈永明 新青年教师文库.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5)

[3] 青浦教育,2014.NO6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方法指导初中学生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18:25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2:42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