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

2015-06-03 00:26李静
新课程·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感知意象

李静

摘 要:诗歌是自信的歌唱,也是灵魂的悸动,怎样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呢?下面从用灵魂感知作品、从意象中感受情感、了解创作背景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几个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关键词:诗歌;内涵;感知;意象;创作背景

一、用灵魂感知作品

1.提升学习兴趣,为诗作配乐

学习诗歌《再别康桥》,引领大家选曲配乐朗读,什么歌曲合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贝多芬的《命运》?《彩云追月》?最后大家一致选舒曼的小提琴曲《梦幻曲》。《梦幻曲》惆怅满怀,描写逼真,简洁生动,抒情浓厚,轻盈缥缈,似泣似诉,如梦如幻,让人遐想无限,不能自已。倾听着柔美舒缓的音乐,读着轻盈柔和的《再别康桥》,珠联璧合,桴鼓相应,别有意境,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感知。

2.选择不同的“音箱”歌唱

说起唱歌,学生顿时群情踊跃,有的说电音尚雯婕能够表现,有的说小太阳白举纲可以诠释,有的说是铁肺邓紫棋演唱最痛快,有的说也只有音乐疯子华晨宇才能够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有学生立即模仿,歌喉一啭,全场寂静。与歌唱艺术结合,确实是震撼人心,尤其是可以将歌曲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精粹处反复演唱,结尾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唱三叹,真挚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得学生对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感情感同身受,沦肌浃髓。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能够对《再别康桥》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学习的兴致再掀高潮。

二、从意象中感受情感

旧地重游,缕缕情思化作凄美婉约的诗句,对“云彩”、“金柳”、“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等景物描绘如画,如在眼前。整首诗的情感充满了似水柔情,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连用三个“轻轻的”,似随手拈来,但“看似容易却艰辛”,其中有多少的依恋,有多少的难舍!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认为作者究竟是和谁道别呢?只是向母校告别吗?那何必“轻手轻脚的,生怕惊醒梦中人一样”?他向喜欢的人道别?不敢惊扰意中人的美梦,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或者,作者是和“另一个我”道别,和“记忆中的我”抑或“留在此地的我”,作者是和自己的心灵沟通,所以轻声细语,缱绻呢喃……

三、了解诗作背景

徐志摩曾经在《猛虎集·序文》中做过详细的自我剖析: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在《吸烟与文化》中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再别康桥》问世,成为不朽的名作。

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作

《再别康桥》感染了我们,同学们反复阅读,我们全部沉浸在诗歌的意境里,大家都深受感动。我进一步引领同学们学习徐志摩的创作手法并布置作业,要求同学们进行诗歌创作,题目可作《再别……》。我和学生阐述说,诗歌的创作是一种经验的表达,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没有经验,缺乏情感,绝对写不出璀璨瑰丽、撼人魂魄的诗篇。写诗,不要违背诗道。思想丰富、情感高尚、境界高卓、别出心裁都属于诗道。很多人写诗,尽心雕琢,语甚工丽,唯内容空洞,缺乏新意,这是古今诗界的大病。诗道重气节、灵魂,惟其如此,才能够写出千古的绝唱,不朽的诗篇。写诗要有壮思,要有骨气,要像《再别康桥》这样有感染力。如果同学们有惊人之作,哪怕是出人意料的句子,我也一定会给予奖励!

编辑 段骁晋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感知意象
抚远意象等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