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我们的教学中倡导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我们熟悉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导入。但是在借班上课中我发现孩子在课堂的表现不如在自己的班级或是在自己老师面前表现得出色,甚至整节课没有一点活力。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化解这些问题,我想每次的课前交流尤为重要。
一、消除陌生,感受亲近
通常我们教研或是讲公开课时,都要去一个公共场合。那里不再是学生熟悉的环境,他们对教室、桌椅等新环境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新环境。比如,在阶梯教室上课,坐在后面的学生就会很好奇地看一看为什么比前面的学生高呢?如果不管,学生的心思就有可能一节课都要纠结在困惑的问题上。当然在讲公开课时少不了其他的老师来听课,孩子们会把心思放在其他老师身上,甚至好奇老师写的是什么?我觉得首先我们用简短的几句话相互熟悉一下环境,赶走孩子心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缩短距离,拉近关系
在课前我们应相互认识一下。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老师的语言、语速等。二是通过几句话语打动孩子的心,让他们愿意和你交流。三是掌握孩子的特点。与孩子交流是为了放松他们的心情,所以老师一定要说、做学生乐听、乐见的事情,而且老师创设的环境要符合学生的发展和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导入就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有趣生动的故事,而中高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研究的類型。但我们在进行交流时应避免营造紧张的氛围,因为老师的表情和心情会传染给学生。
三、自我挑战
为了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我们不免要进行一些鼓舞士气的话语。但是多数情况下是老师的说教。对于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仅仅是变得乖巧、听话了,我们应从孩子中找答案。课堂中你想怎么表现?让孩子教孩子。另外不要提示孩子一些本来孩子没有想到的事情。比如,在上午第四节上课时,有时会说,孩子们,你们已经上了三节课了,累不累?虽然我们是第四节课,但是老师仍然相信大家一定会坚持到最后的。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的是我累了,我都上了三节课了,快点结束吧,我要回家。可想而知,这节课的效果会怎样。
在我们进行交流时,及时抓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大力表扬。比如,在进行分组时,大力表扬小组团结、速度快、行为习惯好的。在交流时,发现爱思考和说话声音洪亮的学生,应给予极大的鼓励。这样学生知道老师想要我们怎样做,我们就怎样表现。
四、做好衔接
我们的课有很多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课前谈话时我们通过复习旧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为我们学习新知进行铺垫。比如,在学习用方向确定位置时,我们需要借助以前学的方向和位置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那么课前我们就应进行复习旧知,同时我们也应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五、分解难点,个个击破
课前谈话还应承载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分解本节课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本节课的对边相等,对于学生来说对边是不太理解的。这是我们通过课前的谈话将其渗透,帮助理解。借助鼓掌这一动作,理解左右相对,理解上下相对,前后相对。在每节课中总会有比较难以理解的一点,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前谈话分解难点。
课前谈话不是单纯地了解学生,相互认识。它承载的更多的是怎样让我们配合得完美。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说的就是我们课前谈话的重要。我们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要利用好学生,让我们精心设计好课前交流。
参考文献: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