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艳
我校从2010年开始进行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课程改革,在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校以教材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研究自主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教师对课改从不熟悉到熟悉,从抗拒到喜欢,从无序到有序,从单一到整合。课堂在转型,学生学习方式在转变。
一、小组的划分
1.人数要求:可分为两人组、四人组,最多不能超过六人组。
2.合作性原则:组员与组长之间要充分发挥小团队作用,避免强势单兵作战,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小组内要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因此要注意性格上的搭配,让学生乐于合作互助。
3.互补性原则:小组成员之间要注意取长补短来弥补彼此的不足,合作学习中要更多地集中优势,发挥特长,让他们彼此欣赏,互补所需,共同进步。
4.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小组尽量保持稳定,利于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但不排除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二、小组的管理
1.小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小组学习的决定性人物。他要先梳理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组内进行分工,组织组员合作探究,对组员的行为、学习方法、纪律等方面进行管理。
2.组员:接受小组长的分配、管理,与组内同学共同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优势显现出来,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小组长培训:教师要利用课间或自习课时间对小组长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指导小组长在合作学习中处理好组内的分工及汇报,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和恰当的语言帮助组员理解和掌握知识,结合组员的特点安排学习及汇报内容。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同时,教师也要及时与各组组长交流学生在课上的表現,如,一组的某某同学这节课怎么没有发言,组长要注意,多帮助指导;二组的某某同学这节课表现得不错,组长要及时总结表扬;三组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如果这样设计会更加突出中心(教师讲明理由);四组同学回答的问题有些重复,如果换一个角度去回答,效果更好(教师举例示范)……这样循序渐进地坚持下去,各组的小组长就会很快的成长起来,能够理解老师的意图,协调好组员的关系,抓住重点问题去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补充,从而避免了学生汇报时的单一重复、抓不住重点和讨论的“跑题”。
三、营造和谐氛围
1.设置评比竞赛栏目,利用每班班级的后黑板进行评比,评比内容不只是课上的表现,还有学习笔记的完成情况,课后作业上交情况,班级卫生、纪律、好人好事等,均可纳入评比栏目,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利于课堂合作交流。
2.确立各组的合作目标,各组组员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制订各组的奋斗目标,形式上可以“标语”或“口号”的方式来体现。如,“我的课堂我做主”“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团结就是力量”等等。
3.营造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敢于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要教会学生发现、挖掘、欣赏、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四、评价多元化
1.赏识为主的评价原则。无论是师评还是生评,都要本着激励赏识为主的评价原则,让学生在公正的氛围内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先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结合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适时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不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其发展。
2.课内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课上评价:每节课学习汇报中,组员及班内学生可结合学生表现及时评价,及时鼓励,指出不足,教师也要注重对个别表现突出或进步较大学生的评价。课后评价:每天最后一节课教师可安排各小组学生先组内自评,再全班评,最后教师总评,针对各组学生的合作情况、汇报情况、补充评价情况进行总的评价,评选出日优胜组,再利用每周班会评选周优胜组。学校结合每班的推荐评选校级优秀之星,将学生的照片和主要事迹放在校橱窗内进行展示,起到榜样的作用。
3.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
(1)组内相互激励法:组内击掌、竖拇指互相鼓励、互相激励。
(2)语言激励法:“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了”“你回答问题真准确”“你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快”……
(3)评语激励法:在作业本、作文本上写下鼓励或期望的话语,或以小红旗、笑脸、红花等形式做标记,以激励学生进步。
(4)利用校讯通平台发短信激励法:将学生的点滴进步、良好表现及时利用校讯通平台向全班家长发短信,这样学生不仅在校内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回到家后还可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定会使其信心倍增,事半功倍。
总之,要实现真正的自主高效课堂,不仅要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还应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认真思考,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1]高玲.如何开展高效课堂教学[J].泰安教育,2010.
[2]肖飞.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J].中国科技教育研究杂志,201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