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摘 要:城市公墓作为公墓景观的载体,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生者与逝者,生者与生者情感交流的特殊公共空间。随着城市文明的提高,以及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公墓景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的公墓景观处于“休眠期”,亟待提升公墓景观空间的品质,增强空间感染力。本文从叙事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重新探索公墓景观的设计,以期对现代公共墓园的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公墓;叙事性景观;优化策略
1 城市公墓叙事性景观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1.1 叙事性景观的相关概念
(1)叙事。文学用语中即是对于故事的描述,指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按照一定的次序将相关事件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系列。
(2)叙事性景观。从叙事的角度来考察景观,是基于将景观作为一种在文化意义上的实践。景观叙事说明了景观与叙事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叙事性的景观在强调表达方式的同时亦强调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场所性、整体性,是一种将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恰当应用到景观设计中的新型表达方法。
1.2 城市公墓叙事性景观的特征
(1)关联性。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公墓叙事性景观的重要依据,其特殊的形式语言和符号是从自身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获得诠释和解读的。叙事性景观的设计并不是对事物进行简单地重组和再包装,其语言要素是从自身出发,通过与场所的关系,与以往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象,形成连续不断的知觉过程。承载这些记忆片段的叙事性景观促成了影响物质、精神、肉体乃至心理上的生活环境秩序。
(2)时序性。城市公共墓园是历史发展、城市进程化的产物,伴随公墓的发展,其景观的叙事性设计也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精神风貌,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城市元素的文化隐喻和精神象征促成了景观叙事时序性的特点,也促成人们自发行为构成生活叙事。
(3)纪念性。墓园是生者和逝者打开回忆,抒发情感,产生情感共鸣的特殊场所。其景观的叙事性具有强烈的纪念性特征,通过交互式的情感体验,唤醒观者多种情绪,使其得到崇敬归属感,通过此种方法体验景观所表达的纪念意义。
2 城市公共墓园叙事性景观的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情感设计原则
自古以来,墓园是人们为了祭奠已故亲人才会踏足的一种特殊场所,目的是寄托哀思,释放情感。这就要求景观的叙事性设计应当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出发,摒弃原有的阴森荒凉气氛和无法接近的距离感,倡导对人性的关爱,除凭吊追思先人等原始功能外,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情感需求。
2.2 生态性原则
基于项目规划的本土环境,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在规划设计中建立良好的绿色生态骨架,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三位动态景观生态体系,使绿化体系处于一种生长的态势,保证其良好发育,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景观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共乐。
2.3 系统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墓的整体景观首先要与城市风貌、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基于墓园的地形地貌、道路系统、水系统等要素进行安排,营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3 城市公共墓园的叙事性景观的设计策略
3.1 城市公墓景观叙事信息载体的表达
叙事载体承载着叙事主体的情感表达,而景观叙事的载体通常是作为观者感知体验的视觉与触觉要素,最快被叙事主体接收的感知元素,叙事信息载体形态的表达主要表现在色彩、形状、机理、声音这几个方面。
3.2 城市公墓叙事景观的表达手法
(1)静态叙事。静态景观是城市公墓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多以雕塑、纪念性标志物等来呈现,特点是占地面积小,表现力强、运用灵活,力求表现出景观主体的瞬间状态,给人以联想。例如,生命轮回小品,用组合雕塑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了从孕育、出生、孩提、青年、结婚、生子等过程,通过雕塑的抽象表达,讲述了一生,使观者得到了明确的主旨。
(2)动态叙事。动态景观较为多元化,是借助自然动力和机械外力让人们的体验不断产生变化,有效地增强场景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城市公墓中运用的各种自然和人工水景,其自身的机械运动增强了视觉空间感。除空间上的叙事,还有随时间变化的叙事,如四时变化的景观林,春夏秋冬的景观形态因为季相产生了丰富的变化,为观者营造了不同的心境。
3.3 叙事的组织形式
(1)线性式。直线式、曲线式都为线性式的景观组织方式,特点是清晰地组织秩序,空间呈线性排列,叙事性强,方便主体参观,但形式单调缺乏空间趣味性。将叙事的景观结合,排成线性的叙事空间,加强了景观语言的气势,多用于墓园的景观轴。将各种人文、小品、故事等要素组织起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种线性的形式为了避免单板,并不是单一的呈直线状,可以在形式和色彩上进行设计,如可以设计成弧形的弯曲状、折线状等,表达一种运动的前进的趋势,给观者一种动态感知。
(2)组团式。组团式叙事利用多个景观来布置空间,深化主题内容,组合形式多样,和周围的环境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更强调的是每个组合元素给活动体验者或是观者的感受。将叙事景观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进行布置,包括序景、前景、发展、高潮、结尾等几个叙事过程。强调各个过程的叙事空间的连续性,更强调每个组合元素给观者的感受体验。
该人文纪念园位于山东菏泽,地形为缓坡,整个景观序列层层递进渐高,有层次感。整个空间组织大致分为起点——过渡——终点:其中入口(牌坊)、建筑、神道、玉带桥形、纪念楼围合设计出透镜、框景、夹景,形成视线穿透和空间的进深,制造氛围的培养和转换。入口依靠神道指引,牌坊透出园内风景,带入情绪;过渡空间里面串联各个节点营造高潮空间,节点依靠广场和高起的台阶、建筑、广场形成轴线的焦点,不断提升纪念的氛围,终点通过纪念楼到后面的草坪树林作为整个轴线空间的完结,让人们的情绪恢复平静。
整个过程通过牌坊、服务区、景观桥、广场、林地以及紀念楼逐层递进,通过不同的组团形式形成多条叙事路线,有效地加强了观者与景观的互动交流。
4 结论
通过叙事理论的梳理和实际项目的参考,城市公墓景观的叙事性表达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人们基于移情审美的对物我关系的感悟,通过情绪唤醒的理论去解释环境刺激下形成的不同情感。本文通过叙事的基本理论、空间布局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景观叙事的设计表达手法,归纳出城市公墓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今后的公墓建设提供借鉴的理论基础和时间依据。
参考文献:
[1] 卢端芳(澳).建筑中的现代性:评述与重构[J].金秋野,译.建筑师,2011(01):28-38.
[2] 梁美霞.基于情境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 邓小妹.当代公墓景观的生态之路探寻[D].大连理工大学,2011.
[4] 高凯.多尺度的景观空间关系及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变化研究[D].
[5] 冯炜.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风景园林,2008(2):117.
[6] 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