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建造工艺》课程教学心得

2015-05-30 17:24刘旭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现场教学工学结合

摘要:《船舶建造工艺》课程的教学应采用工学结合的现场教学模式,配合多媒体课件等立体化教材,再充分利用学院周边船厂资源让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船舶建造产业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船舶建造工艺  工学结合  现场教学  多媒体  立体化教材  生产实践

《船舶建造工艺》是船舶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本课程主要研究船舶建造相关的专业知识。课程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船舶结构、船舶制图、船舶原理、工程数学、造船材料和加工工艺以及相关设备与设施。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船体建造技术、船舶舾装技术、船舶涂装技术、船舶焊接技术、控制变形及精度控制技术、CAD/CAM、船舶修理等诸多应用技术。总体说来,本课程涉及面广、与船厂实际生产联系多,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课程内容不够丰满,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作为一名教龄仅五年的年轻教师,对《船舶建造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建议和心得。

1 利用本专业现有实训资源进行工学结合的现场教学

就本课程的性质来说,船舶建造工艺讲述的是船体建造的工艺过程,是与船厂实际生产息息相通的一门课程。将这类课程放到课堂教学中讲述,难免会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使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教材中描述的船厂的实际生产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本课程的教学应尽量利用本专业现有的实训资源,如船体放样间,船体生产实训车间内的设备资源等进行工学结合的现场教学。即将教学过程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在一个模拟船厂实际生产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例如,教材中环形总段的装配过程,仅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精确表达甲板、舷侧及底部各分段对齐的情况。若利用实训车间内已有的各分段模型配合教学,即将课堂教学转移到实训车间内,使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教师在旁指导。这样,学生可亲自动手完成环形总段的装配过程,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教材上的专业知识;并且学生会在装配过程中发现许多原本在教材上无法看到的问题,提出后,教师随时予以解决。使整个教学过程寓教学于实践,使教材内容与船厂实际生产零距离接触,圆满完成了教学要求。

古诗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是有丰富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学生具备相当高水平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正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例如,船体建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焊接工作,众所周知,焊接與变形可以说是同时存在的。焊接变形对船体建造的影响是相当巨大并且不可避免的,但若仅凭教师口头讲述以及板书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对焊接变形有极深刻的了解的。我们可以利用专业实训车间内的焊接设备,安排学生进行焊接实习,并有意安排学生进行薄板或精确度要求高的小构件焊接。在学生自己动手焊接的过程中,无需教师再加以强调,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焊接变形对构件精确度的破坏;这样还有利于使学生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思考,比如如何减小焊接变形,教师可在旁进行适当的指导,启发学生。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组合T型梁焊接过程中,T型梁面板在焊接后会出现两端上翘的变形情况。学生对此变形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只是简单的准备在出现焊接变形后再利用火工矫正。虽然这是一种矫正变形的方法,但火工矫正会影响焊接质量,也会破坏材料本身强度。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领悟到事先将T型梁面板加工成反方向的一个变形,焊接后,利用焊接收缩使先前加工的变形回复到正常位置,这正是对焊接变形的一个很好的利用。同时,由于这项工艺措施是学生自己动脑开发并动手实现的,必然使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这种教学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由上述内容可知,《船舶建造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应尽量采用工学结合的现场教学方式,利用本专业现有的实习实训资源使学生走出枯燥的课堂教学,尽早地接触到船厂实际生产模式,从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课件、模型等立体化教材进行教学

《船舶建造工艺》课程中,船体放样占有30%的比重,诸如求取空间曲线实长,空间曲面展开图等问题都需要在本课程中解决。此类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存在大量的空间想象过程,讲授中若仅依靠教师口头表达和板书难以使学生获得具体化印象,极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而且板书作图占用课堂时间较长,作图质量也无法得到很好保证,往往事倍功半。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课件,即将板书作图的内容事先在AutoCAD中分步作好,图像经处理后插入到PowerPoint软件中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原本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可能需要占用总学时三分之二的板书作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完全省掉了课堂作图的过程。而且图形质量好,立体感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容易理解吸收。多媒体课件教学还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避免了学生会感觉课堂教学乏味的不良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外,针对教材中构件表面展开图的求取问题,笔者还制作了模型以辅助教学。例如,“天圆地方”构件外表面展开图的求取问题。在讲授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较复杂的立体构件空间想像力不够,而教材中只有构件的平面视图和简单轴测图;且复杂立体构件难以用板书作图的方法向学生表述清楚。由此,笔者用纸板为材料,按比例制作了“天圆地方”构件的模型,授课时以此模型为辅助教具,立刻使学生对“天圆地方”构件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将立体模型的表面事先作好三角线,即将构件外表面拆分成若干狭长的小三角形,再经过一系列加工后,使模型外表面变成可拆式。在讲授“天圆地方”构件外表面的“小三角形”展开法时,利用模型,使学生观察到构件外表面由立体到平面(即展开)的过程,几乎无须教师讲解,大部分学生都能领会到这种展开方法的原理,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已发展为一种大的趋势,《船舶建造工艺》的教学理当顺应这种潮流,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挂图、课件、模型等立体化教材,以便用较低的教学成本换取较高的教学效果。

3 在讲授过程中应配合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船厂参观

由于本课程研究的是船厂实际生产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联系船厂实际生产情况,利用现有条件使学生进行模拟生产,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还应组织学生进入船厂参观。例如,课程中介绍的钢质海船焊接船体常规建造工艺流程为:船体放样和样板制作,钢材预处理和号料,船舶构件加工,船体装配,船舶焊接,船体舾装与涂装,密性试验,船舶下水,船舶试验,交船与验收。这一过程学生无法在教材中获得具体化、形象化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进船厂参观,让学生看到最初堆放的钢料经一系列加工流程后转变为一艘漂浮在水上的巨大建筑物的过程。这样,会令学生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无需过多讲述,学生就会在脑海里形成具体的印象,自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船舶建造工艺》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应只限于呆板的课堂教学,应使学生走出课堂,采用工学结合的现场教学模式,配合多媒体课件等立体化教材,再充分利用学院周边船厂资源令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船舶建造产业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忠林.船舶建造工艺学[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

[2]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大纲[Z].2008.

[3]岳卫宏.现代造船模式下的造船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作者简介:刘旭(1980-),男,满族,辽宁抚顺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船舶CAD/CAM、船舶建造工艺。

猜你喜欢
立体化教材现场教学工学结合
基于“知识+技能”双系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电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试析中职《焊接工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导游湖南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项目驱动式现场教学模式在园艺类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内容优化及教材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