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碧 周通 钟平安 黄林 徐波
[摘 要]作为直接为农业生产及农业科学领域输送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农业学府在对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中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去发展和培养农业人才。这不仅符合农学生物学类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且也能够同社会发展一道与时俱进。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培养农学生物学类学生的自我创业能力和高尚品格为目的,对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工程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发挥实验教学作用、全面深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及生产实习等方面来进行创业素质教育作出初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 生物工程教学 创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37-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校大学生规模及毕业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市场,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一方面缺乏学科优势,另一方面面对的职业选择、就业岗位又主要是“三农”,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准备,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即使勉强就业了,也是改行或是从事简单的事务性工作。
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与其使命的完成之间相距甚远,其发展形势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目标滞后于社会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教育。创业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拓型个性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1]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改革传统教育观,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素质教育,使他们在农业领域创造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就业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样不仅可以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新的、更广阔的渠道,而且还可以使高等农业教育走出困境,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顺应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相比于七八十年代农业院校对技术人才的着重培养,现今的农业高等学府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要知道,一味追求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问题。农业院校只有不断地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才能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蓝图上添上精彩的一笔。
其次,进行创业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2]在21世纪的今天,农业高等学府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技能与品德修养。客观地讲,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国内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及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今天已变得更为重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仅能使毕业生具有就业能力,具有创业才能,还能为祖国输送大批全方位的人才。
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能扩大就业途径,增强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加强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创能动性不仅能够让学生自我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而且也能在经济市场中开拓出另一番新领域,为更多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环境。[3]此外,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在顺利输送大批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可增强农业学府在各大高校间的竞争力,赢取大批生源,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创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条件之一。对于大批的90后学生而言,父辈们创业的艰辛他们难以领会。生活磨砺及社会生产实践的缺乏,让他们在毕业前夕倍感迷茫。通过课外科技实践和生产实习的创业素质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弥补这点,而且能够激发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潜能。在这一实践和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得以培养,而且其创业经营的本领也得以掌握。这一培养方式在大大减轻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社会中不稳定的因素。此外,在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繁荣民营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等方面,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4]
二、生物技术教学中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途径
传授技能与科学知识的专业学科教学在农业院校的教育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将创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中去是决定创业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创业素质教育,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要且最直接的途径。生物工程教学作为创业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为主体创设具有一定创造氛围的环境,从教学的知识、目标、方法、评估这四个体系全面思考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方法,使生物工程教学成为培养學生创业素质的载体。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境
开放教学自由是自主创业的前提,院校的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需要来组织实施。院校的教学不能把学生当作现成结论的容器,而要把学生作为结论与决策的修正者和创造者。[5]生物工程作为一门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应该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为目标,把课堂搬入实验基地,通过与学生互动合作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大胆设想,通过研究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生物工程教学可通过这些方法来树立学生的学习理念,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其独特的个人价值。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将其融入学生实验操作与生产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以此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及训练学生的创业意志。在生物工程教学中,应正确地把握生物工程教学与创业素质教育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随着生物工程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优化教学内容,补充本学科中新的研究成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来影响教育学生,对课堂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保证。[6]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生物工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生物技术实验是生物工程教学中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最好容器。通过在实验室展开各种实验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观察、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有些实验操作还需要大家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一)观察能力
生物学科领域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有机生命体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在进行生物工程教学实践时,教师可借助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例如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来激发学生对生命体或样本的观察兴趣,在传授观察方法及技能的同时循循诱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主动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优良的观察品质。
(二)实验能力
生物工程学实验能力是集灵活性、熟练性及技巧性为一体的众多能力的综合。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还能加大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了解及熟练使用程度,培养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善于应变和创新,做到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每个结果的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自己实践过程的认知及实验兴趣的培养。
(三)思维能力
在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独立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对生动的客观材料进行分析或者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生物工程实验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联想、变通,寻求各种可行的方法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这便是生物工程实验中实践与思维的完美结合。
(四)品格培养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作为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科研是这样,创业更应如此。生物工程学科应着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的严谨态度,不论实验结果如何,首先应科学地掌握理论知识,做到踏踏实实地进行每一步骤,严格规范實验操作,防止实验危险,拒绝一蹴而就或半途而废的懈怠思想。应严格科学的对待实验结果,杜绝一切弄虚作假及伪科学,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和工作作风。另外,应不断鼓励教导学生从失败中去分析实验和积累实验经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科研本来就是一种集专注、兴趣、严谨为一身的实践工作。生物工程实验因其实验对象的微观性,本身就带给学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神秘性,这能激发出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此外,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试验样品的观察、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此领域的兴趣。无论试验成功与否,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自身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发。
四、大力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利用高等学府与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联盟关系,院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与这些单位联系,成立课外兴趣科技小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科技咨询活动、送科技下乡等。这样学生不仅能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还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懂得创业的艰辛,培养劳动观念,摒弃好逸恶劳的思想,为日后踏足社会和准备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培养创业素质
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式上岗就业前的“实战演习”,更是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8]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依托实习基地可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包括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然后参照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发展前景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根据技术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事实证明,当学生融入生产实践时,他们便能逐渐认识现代化大生产进程和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最终学生对市场经济的意识和其创业能力的锻炼也被潜移默化。
六、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创业型人才是一个长期、重要和艰巨的任务。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大胆探索和不断创新,也需要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全力支持。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来说,创业素质教育是输送农业科学领域创业人才的重要一步,也是院校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 注 释 ]
[1] 刘智元,赛兴东.为农村培养创业人才是高等农业学校的重要责任[J].高等农业教育,2003(7).
[2] 范贤超.教育创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194-197.
[3] 李越,孙枕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 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
[5] 李静,张茹.跨世纪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 李国杰.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7).
[7] 高博文.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2002(3).
[8] 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1).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