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科高校大学生境外交流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2015-05-30 13:31李晓静罗珣郭侃俊
大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

李晓静 罗珣 郭侃俊

[摘 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工科大学生境外交流的特点为项目形式相似、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及境外合作院校尚需提升层次。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可采取相应的举措,以促进发展学生境外交流质量,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工科大学 境外交流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8.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168-02

随着全球化的内涵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知识的探究与创新、技术的研发与革命,跨越民族文化和国家边界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当代大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以我国第一大学科工科为优势学科的大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学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工科大学在我国大学境外交流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外交流的经验对于其他类型大学进行境外交流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作用。这样一支可以代表我们国家境外交流最高水平的工科大学队伍,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水平。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工科大学学生境外交流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工科大学生境外交流的特点

对照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结果,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同时也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师生。工科大学与其他类型大学不同之处,就在于工科大学以培养工程科技人才为培养目标,研发工程科技成果为培养目的,与工业企业密切联系和合作,与国际学术论坛不断进行交流和访谈。[1]

在本文的研究里,选取了十一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科大学,经过调研,各大学在学生境外交流方面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部分国家为主要交流地区,项目面向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项目形式大同小异,基本为暑期短期交流项目、1+3联合培养项目、2+2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互换项目。

通过调研的结果进行比对与分析发现,我国工科大学境外交流工作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发展与收获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广泛的关注及思考。

(一)项目形式相似。我国工科大学充分利用在境外交流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学术优越性,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培养项目。但是,这其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境外交流项目是针对该所大学的优势学科而设立,其他专业的优秀学生同样希望借助学校的良好平台来进行境外交流,却得不到相应的项目支持条件。除此之外,工科大学的境外交流活动项目虽多,但是形式十分相似,局限的项目形式必定不能为工科大学发展的国际化、多元化提供足够优秀的资源与平台。

(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为了进一步帮助优秀学生在本科期间有机会去国际著名大学交流学习,我国的工科大学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源、筹集经费支持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目前,各所工科大学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及项目支持本科生的境外交流项目。学生参加境外交流项目,虽然能够得到学校和政府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主要的经费来源仍然是学生自己及其家庭。高额的留学费用使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希望交流的项目,享受到国际化的知识资源与平台。

(三)境外合作院校尚需提升层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所工科大学的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发展到现在,已普遍与美洲、亚洲、欧洲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3]但依然需要寻找对本科生国际视野拓展的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培养更好的、层次更高的国际化支持平台。

二、学生境外交流的管理与组织

在本文所调查的工科大学中,境外交流的主要工作是由国际处负责,虽然不同大学之间可能会有名称上的些许差别,但其职能大体相同,教务处等其他部门在境外交流中起到一个配合、协调、辅助的作用。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申请境外交流项目的流程及要准备的相关材料十分繁杂,这就对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大学将各下设部门及其相应负责的项目进行分工化管理及协作。虽然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也正是由于开设部门较多,很多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学生境外交流流程见图1。

图1   学生境外交流流程图

(一)国际处的工作组织方式。由于各学校国际处及相关辅助部门事务的繁重与复杂,很多相关手续的办理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其他方面,很多同学表示,希望将国际处的职能进一步扩大,不仅仅限于为学生寻找并提供更多的境外交流的项目,还需要关注进行境外交流的学生,为远在国外的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及帮助。

(二)院系层次的对接与协调。国内与国外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差异及学科重点等不同因素,对于某些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存在很多差异。[4]学生在专业方面缺乏院系层次的指导与对接,从而降低了境外交流与合作的质量。学院应推出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学术方面的辅导及补充,从而将国际化真正融入学校和院系规划、预算和质量评价系统中,并结合各院系实际情况,发展合理的国际化支持和资源分配体系。

(三)教务处在学生境外交流工作中的作用。在我们的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学校所具有的学分认定政策中存在着很多模糊的界定。很多大学在相关文件中规定,学生返校后,需经学校教务处或研究生院认定其相应的学分后回国继续学习,如果在国外大学学习期间所选课程与本校的课程相距较大,未能得到教务处或研究生院认证许可,则必须补修出国期间所缺的所有课程,否则将不能正常毕业。[5]由于系主任无权确定学生的学分认可,其相关学分认定属于行政审批。对此,应该由学术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学分审核认证过程。

三、提升学生境外交流质量的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可采取相应的举措,以促进发展学生境外交流质量,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一)加强对学生境外交流的支持力度,继续利用“985”平台、“211”平台、企业赞助及校友捐赠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学生境外交流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提高和扩大学生参与交流项目的积极性和规模。

(二)加强自身实力和发展,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联系与合作,在保持并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寻求新的国际合作伙伴的同时,还要创新学生交流项目模式,实现项目转型和突破,真正实现联合培养与合作办学。

(三)加强院系对于专业衔接方面的指导作用,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以充分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际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及科技成果,并选用国际外语教材,吸引国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或开设课程。

我国工科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应该渗透到学校项目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及趋势,并进行合理的项目安排研究视野指引,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组织规划,各工科大学才能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所赋予的政策和资源,才能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 注 释 ]

[1] 马永霞,郝晓玲.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进程——以战略路线图为工具的历史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5):25-31.

[2] 吴凡.我国“985”工程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研究——基于2010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5):26-34.

[3] 杨福玲,刘金兰,董粤章,徐锐.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政策与战略趋势初探[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79-283.

[4] 刘健夫,张大超.关于高校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5-117.

[5] Sarah C.Bishop.The Rhetoric of Study Abroad[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3.

[責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风电巨头的艰难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金风科技:执着的国际化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
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