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播媒体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选择

2015-05-30 02:40朱林珍
中国广播 2015年1期
关键词:吴江听众弘扬

朱林珍

【摘 要】本文剖析了地方广播媒体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意义,从结合本地实际,凸现地域特色;发挥广播优势,提升文化品位;拓展传播平台,丰富节目形式;根据不同的传播对象,量身订制节目内容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地方广播媒体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和思路。

【关键词】地方广播 传统文化 路径 思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重要地位。如何弘扬好传统文化,传播好中华文明,成为广播人共同关注和努力探索的课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具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运河古纤道等11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吴江城乡各处,无声地传承着古老的吴越文化。除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人杰地灵、民风清嘉的吴江还孕育了灿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吴江人民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地方广播电台要运用自身优势和特色,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的审美要求,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平台和载体,为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同时要不断创新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以通俗化、大众化的节目形态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让听众受到熏陶和洗礼,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焕发出生命力,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传统文化包括表演艺术、传统技艺、历史风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民族的传统(如风俗习惯、礼仪、节日、饮食)等。不同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氛围,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方文化。那么,作为地方广播媒体,采用什么样的节目形式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被听众所接受、所喜欢?笔者结合吴江的实际,提出地方广播媒体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和思路。

一、结合本地实际,凸显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地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优秀的地域文化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

芦墟山歌、同里宣卷、太湖渔歌、木偶昆曲、赞神歌等吴歌形式在鲈乡大地展现了无穷魅力。一首首吴歌传唱着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为人们带来了大自然赋予的声音。他们传唱的是自己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情感寄寓和生活感悟,寄托了歌手和民众对生活的一种理想和希望,展现出一种原汁原味的动人魅力。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吴江电台)采制的《芦墟山歌韵味长·悠悠一曲“五姑娘”》《姚五宝与木偶昆曲》《同里宣卷 古韵悠悠》《千年“赞神歌”》《李记阿婆茶》《太湖渔歌传千年》等专题节目,都取材于吴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收到了良好的播出效果。

二、发挥广播优势,提升文化品位

无论何时,听众都不会仅仅满足于速食文化,他们需要更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地方广播媒体要充分发挥广播媒介的传播特点和优势,向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歌、曲艺、音乐等都很适合在广播中传播,可以通过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表达特点,给听众留下悬念、产生神秘感。通过主持人的描述、传承人的现场演唱和交流,唤起听众丰富的想象,达到听到的比看到的更美的效果。

吴江电台专门开设了30分钟的《鲈乡采风》专题节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域文化为主,用优雅精炼的语言,创造美妙的意境愉悦听众;用激情澎湃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听众,吸引听众。

对一些“非遗”项目,比如震泽黑豆腐干、熏豆茶、待帝茶、平望辣油和辣酱等制作技艺,铜罗黄酒酿造技艺,苏南花烛和蚕丝被等传统制作技艺,我们则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它的起源、制作方式、吃法等娓娓道来,同时把制作过程的照片上传到微信、微博上,让听众分享和参与互动,和网友们一起交流品尝的滋味、制作时的感受和心得。通过传统与现代对接,使广播节目内容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更加突出,提升了节目的文化品位。

三、拓展传播平台,丰富节目形式

网络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广播媒体要与新媒体不断融合,拓展传播平台,通过全方位参与、立体式的传播,扩大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微信、微博、QQ群、短信平台、热线电话等互动方式传播、分享优秀传统文化。网友通过“点赞”“转发”“评论”参与传播。这样的互动,更多元、更草根、更自然,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增大。

当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贴近百姓,带着温度,生动活泼,才能入脑、入耳、入心。因此,地方广播媒体要坚守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将传统文化置于现代生活的背景之下,寻找新的表现形式,以时尚、鲜活的形态,增加听众的想象空间,形成特有的吸引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比如:在每天直播节目中,采取“猜猜猜,大家一起来猜谜”“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等形式,设置悬念,让听众和网友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用讲故事、广播短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和文明礼仪小故事。通过对历史典故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策划节目的过程中,要精心打磨选题、内容、结构、包装等节目要素,充分运用好广播的表现手法,提高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吴江电台采制的“非遗”系列广播专题节目中,有的是通过体验式的采访,以轻松自然的方式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听起来轻松时尚、生动鲜活;有的是用评书的方式来讲述离奇曲折的情节、形象生动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则用特殊的音响、画外音,不断设置悬念和疑问。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了传播的效果和感染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根据不同的传播对象,量身订制节目内容

近年来,有些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因此,广播媒体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各个阶层的听众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道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媒体是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户,他们的爱好、兴趣和发展方向深受媒体的影响。因此,广播节目要用健康的社会审美意识和民族传统文化去熏陶青少年,引导他们感受、欣赏和追求真善美。

针对少年儿童特点,吴江电台专门开设了《江村娃经典诵读》专栏,采用小学生参与领读、对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方法,让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中国古代蒙学读本中流传广泛、影响久远的经典之作。同时每逢各大传统节日,让小学生们走进电台,专门诵读符合时节的古诗文和现代诗词,并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解析,让孩子们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吴江电台还在少儿栏目《七色花》中专门设置了“才艺PK台”,从越剧、黄梅戏、京剧、评弹、沪剧、昆曲,到芦墟山歌、同里宣卷、相声、小品;从讲故事、说笑话、诗朗诵、乐器演奏到“主持秀”“导游秀”,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展现了当代少年儿童的多才多艺和乐观、自信,体现出广播节目“品德培育、行为引导、文艺熏陶”的功能,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吴江电台还以“文明礼仪,与我同行”为主题,以“八礼四仪”为重点,以各类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争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吴江人。

针对中老年人有较多的休闲时间和爱好曲艺等特点,吴江电台专门设置了《梨园大舞台》《露一手》等中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艺板块,每期都会精选一些名家名段供大家欣赏,并邀请中老年朋友走进电台《露一手》,哼哼唱唱喜爱的经典老歌、熟悉的戏曲唱段,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风采,进一步增强了节目的贴近性和可听性,拉近了与中老年听众的距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在吴江安家落户。外来人口移居吴江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家乡的文化,给吴江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同的地域文化相互交融,产生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吴江文化。新吴江人要“快乐地居住和生活在吴江”,必须有一个“文化融入”的过程,这也是“人的城镇化”的核心。

针对外来务工者群体,吴江电台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每到传统节日,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走进电台直播室或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介绍他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比如在2014年年初的开学报道中,吴江电台请各小学的外来务工子女来说说家乡过年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会舞龙舞狮,十分的热闹”,有的说“我们那边的小吃,有枕头馍、芝麻糕什么的”,还有的说“我们过年的方式就是祭拜祖先,最重要的是杀鸡杀鸭。鸡头鸭头都是动物身上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让长辈吃”,等等。通过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反映了各个地方过春节不同的风俗习惯,折射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地方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只有坚守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唱响主旋律,才能牢牢地把握舆论主动权、话语权,切实引导听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莫玉玲)

参考文献

1.王廷龙 傅云峰 《地方广播与地域文化传播——从“文化强省大家谈引发”的思考》,载《中国广播》2007年第9期。

2.李炜填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播式传承》,载《中国广播》2010年第6期。

3.陈燕霞 《浅谈传统文化在对港澳广播中的作用》,载《中国广播》2010年第3期。

4.赵铁骑 《弘扬中华文化 传播中华文明——以合作求发展,共同做好华语广播事业》,载《中国广播》2011年第10期。

5.王萍 《在广播宣传中彰显地方文化》,载《声屏世界》2012年第8期(上半月)。

6.胡占凡 孟波等 《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第6版。

7.周志芳 《吴歌与吴江》,载《广播歌选》2014年第6期(总第387期)。

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2014年3月18日。

9.王立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162424_p_1.html.

10.王壹 《我国少儿电视节目中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力的研究》,引自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11.邹宇平 《弘扬文化 传承文明 开拓创新——广播评书节目制作的几点体会》,载《中国编辑》2009年第1期。

12.南开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执笔人:平章起、郭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09/c40531-25122539.html.

猜你喜欢
吴江听众弘扬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