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芳
[摘要]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关键。基于此,针对创新性思维的含义及其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创新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1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实力飞速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才需求飞速扩大,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急需,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关键。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做简单探讨。
一、创新性思维的含义
创新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性思维实质上是多种思维方式、能力的综合运用,高中生物的内容本身就涉及其他众多科学领域。因此,创新性思维不仅是各种能力和思维的综合,也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与运用。
二、创新性思维培养现状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很多教师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在他们的心底,早已认定了高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传授知识最重要,培养创新性思维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有很多生物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不清楚要实现这一目标该做些什么,教师自己都还属于摸索阶段,其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当前的教学内容较为繁多,而教学时间又有限,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不给学生一些发散思维的机会,这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策略
1.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即“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要想让他们改变这种教学理念,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去改变,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灌输式”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甚至可以说是阻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教师教授理论,自己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习以为常,如果忽然让他们自己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直尝试小组讨论式、自学提问式、学生讲解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讨论,让他们既自学,又互相学习;自学提问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提前安排学生自学,上课后安排20分钟让学生自习,然后由教师提问;学生讲解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由某一学生来当“小老师”,其他学生听讲,并给予提问和质询。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最重要的是非常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加强实践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能光说不做,这样的话,学生永远体会不到生物学的真谛。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容小觑,我们要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生物实验,以此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一定要保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且要贯穿于实践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磨炼自己,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时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即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实验的操作,能做实验的一定让学生做,绝不怕麻烦。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必备要素。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学好生物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一旦学生对生物课程充满兴趣和求知欲,那么他们肯定会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之中。所以我们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开动脑筋,形成创造独特的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课外学习小组的建立。根据每个章节和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当组长,并在任期内负责本小组的活动组织和学习探讨。通过分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勤学好思的好习惯。
总之,我们要适应国家需要,结合社会实际,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把他们培养成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