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 10:48黄河清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数学

[摘要]“问题导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之“导”为主线,以学生之“学”为标的.“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既可解决中学数学教学的突出问题,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此,针对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对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导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0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一线工作了31年,深深感到中学教学一线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教学效益低”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教学状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教学是手把手地教,耳提面命地教”的思维定式.我们叙述怎么教,争论怎么教,总以为抓住了教,就抓住了教学的关键.这就有了我们习惯的“教”的方式:满堂讲、满堂灌,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完、讲透.可是我们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他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需要怎样的“指导”?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教”应该是怎样的?怎样的“教”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好?

(二)教师问题设置“缺乏标准”,造成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为什么课堂上教师老是“讲个不停”?仔细分析,发现很多时候教师的“问题设置”没有明确、到位,所以经常要用第二、第三句话去解释.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去思考问题该如何设置,或者说问题的设置“缺乏标准”.可见,“教学标准”对“教学执行”是多么重要.从宏观上的不同课型需要哪些必要的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任务、重点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原则和个人创造有哪些到微观上的怎样设问、怎样引导等,若没有一定的思路和“标准”,教学常常会是随意和无序的,这必然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

(三)“高位理论”与“低位实践”的矛盾困扰着教学改革

一线教学改革步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位理论”与“低位实践”的矛盾是一大因素.一方面,专家讲授理论性强的理念,但缺乏教学一线的经验和案例,让一线教师感到“理论”高高在上;另一方面,实践一线的教师又缺乏较全面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上的改进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走来走去又不自觉地走回老路,大大降低了改革的效益.

基于上述原因,我在思考:能否构建一种教学的模式、方法,努力去解决上述问题呢?于是,从1996年起,我结合自己“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风格特点,开始对“问题导学”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确立“问题导学”的教学思想

“问题导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问题导学”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精心设置出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并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将学科知识、技能、方法与思想相互渗透,学习过程、结果与情感相互整合,促进学生认知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问题导学”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素养,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得以充分构建.

(二)构建“问题导学”的教法体系

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之“导”为主线,以学生之“学”为标的,这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核心.“问题”“导”“学”作为此教学法的三个核心要素,被赋予丰富的内涵.

以问题为载体,其含义在于:问题不应仅仅是简单的“问话”,它包括问题情境的创设、对话设计、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教学的组织、教学的实施方法等系列丰富而有序的过程,通过问题系列把学生引向“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学习”之路,是我们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的指导思想.

教师之“导”是“问题导学”的教学主线.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立标准,教学要依照标准去执行.“导”的标准要义有三:问题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匹配度.它也是检验“导”的效果和水平的重要尺度.

以学生的“学”为标的.学生的“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学生首先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这是迁移学习的基础;二是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三是掌握继续学习之经验,这是学习的最高层面.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获取某些系统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与统一,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技能.

(三)建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教学模式突出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的特点;作为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则突出了其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导学”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课型有着自身鲜明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为教学的组织与开展构建了具体的操作平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思想组织课堂教学.如新授课,将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五个环节,即新课引入—概念形成—概念深化—应用探索—总结归纳;每个环节各有重点,如“概念形成”环节主抓其“合理性”;“概念深化”环节主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等,使教学组织有可操作性.

(四)探索发展性评价

“问题导学”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学生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注重结果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预期目标;二是注重体验的过程性目标;三是注重创造的表现性目标.从教学实践来看,虽然后两种目标都是我们无法完全清楚鉴定的东西,但它对学生的成长却具有非凡的意义.

“问题导学”教学法倡导的课堂教学,特别强化了学生后两种发展目标的培养.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在教师引导下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时,其突出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潜意识当中形成了“主人翁”的意识,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当他们在教师深入到位的引导下,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和逻辑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时,学生能更自主性地开拓思维.这种注重学生内涵发展的教学思想,正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重要特征.

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内涵发展,着重从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能力、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评价学生,初步建立标准,不断努力完善.

(五)实践检验

(1)个体实践: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对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对比;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对自己任教的班级与全校同年级班级进行实验对比.

(2)团队实验:2007年9月至2014年3月,对全校同一年级部分班级进行实验对比.

(六)构建理论,物化成果

分阶段物化成果,成果形式:专著、论文、课例分析、教辅读物.实验以来,我发表个人专著3部,论文、丛书50余篇(本),团队成员成果数十篇(部),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推广应用.

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问题导学”教学法理论体系

我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理论体系,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实施“问题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问题导学”教学法的逻辑起点

“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内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理论;基于多元智能的学习理论;基于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我国优秀教学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理论.

2.“问题导学”教学法三核心

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之“导”为主线,以学生之“学”为标的,这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三核心,体现了本研究的核心价值.

3.“问题导学”教学法效能四维度

学生之发展度;教师之生长性;过程之幸福感;思想、方法之渗透性.

4.“问题导学”教学法实施五步骤

问题设置;问题提出;引导启发;问题探究;问题解决.

(二)“问题导学”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1.“问题导学”教学法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课引入;概念形成;概念深化;应用探索;总结归纳.(每个环节的标准、重点此处省略,以下同)

2.“问题导学”教学法探究课教学模式

问题引入;通法探究;另辟蹊径;总结归纳.

3.“问题导学”教学法复习课教学模式

知识回顾;自主构建;应用探索;总结归纳.

4.“问题导学”教学法方法课教学模式

问题提出;方法剖析;总结归纳;应用探究.

5.“问题导学”教学法讲评课教学模式

问题提出;错因辨析;方法归纳;应用举要.

6.“问题导学”教学法习题课教学模式

知识回顾;例题讲解;方法总结;应用探究.

7.“问题导学”教学法活动课教学模式

问题导入;探究实践;方法小结.

(三)“问题导学”下的教学课例评析

课例评析,即通过对教学课例的深入分析,诠释“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对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提高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它对教师获得知识和策略,获得特定教育情景下的教育经验,并逐步实现从教学实践经验到教育理论的升华,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共给出了七种不同的教学课例评析)

四、成果应用与效果

(一)教学成绩显著,深受学生欢迎

我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法,使自己在教学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第一个周期带的96级(3)班,99年高考数学平均分名列全校第一;第二个周期带的01级(2)班,04年高考数学平均分名列全校第一;06届(9)班数学高考平均分名列南宁三中理科平行班第二;09届(14)班数学高考平均分名列南宁三中理科平行班第一;10届(13)班数学高考平均分名列南宁三中文科班第一.两名学生获数学高考广西状元和数学奥赛广西状元,大批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名校.我先后三次获得广西和南宁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十几次入选广西特级教师讲学团,并在全省各地讲学、上示范课.

如果说这些成绩是“问题导学”下注重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的预期目标,那么,我觉得“问题导学”为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中“注重体验的过程性目标”“注重创造的表现性目标”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通过“问题导学”的教学,学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了面对问题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拥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目标追求,更是我努力追求的一种教育理想.

(二)教学思想影响广泛

我先后发表文章170多篇,著有《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黄河清:中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策略》《感悟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学习误区》等二十多部著作和教育丛书.

1.《广西教育》杂志于2001年2月,以“学生是主体,问题是中心”为题的专题报道了我的教学风格特色.

2.湖北大学《中学数学》杂志于2005年5月以我为封面人物,报道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3.2007年,经广西教育学会选拔推荐,入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名师计划,2007年,专著《黄河清:中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出版发行,成为课题组首批推出的十位名师专著之一.2010年,该专著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二等奖”.

4.2009年11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问题导学教学研讨会”上作《“问题导学”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报告(大连);2010年3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问题导学教学研讨会”上作《“问题导学”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报告(北京),受到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

5.2010年,南宁市“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推广活动正式启动:10月25日,举行了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专题讲座和示范课展示活动;12月30日,举行了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示范课和成果推介会.

6.《广西教育》杂志于2011年连载了8篇《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系列研究成果.

7.《中学教学参考》杂志于2012年连载了6篇《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系列研究成果.

8.2012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章建跃在总结中提到:“广西南宁三中黄河清老师的‘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也是充分关注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规律而提出的.这一教学法强调教师精心设置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并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将学科知识、技能、方法与思想相互渗透,学习过程、结果与情感相互整合,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主动发展.黄老师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上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且还带出了一个研究团队.”

9.2013年,专著《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年获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0.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南宁电视台、《广西日报》、《南宁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以“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八桂名师黄河清”“劳动者最光荣”等,专题报道了我的教学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校内,我带领南宁三中数学组的教师深入研究“问题导学”教学,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成果突出:组内先后有10多名教师发表了以“问题导学”为主体的论文20多篇,其中4篇获全国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多名教师在全国、全省、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4名优秀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一批教师获多项专业荣誉;学校数学高考成绩多年名列广西前茅,数学组也被评为“广西优秀教研组”.而在校外,我热心鼓励和支持一线教师勇于投身实验,帮助他们提高教学业务水平.近年来,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我为一线教师评课数十节,先后作了“基于问题导学下的新授课点评”“基于问题导学下的高三复习课点评”等评课讲座,进行实验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并向全区各中学200多位一线教师赠送两本自己的“问题导学”专著,为教师的专业提升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四)成就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通过“问题导学”的研究、实践,我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得到很大提升.近年来,我先后被广西教育厅聘为广西高中课改数学学科专家组副组长,广西特级教师评审组高中组组长,广西优秀教师评审组高中组组长,并当选为广西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广西八桂名师”“数学特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南宁市教坛明星”等多项荣誉.可以说,教学的研究、实践是我不断发展的最坚实的保障.

五、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

(一)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迫在眉睫

在研究中,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育理论知识上的欠缺,我想这也是一线教师共同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了我基于“问题导学”下的磨课指导与感悟

可见,同样的例子,不同的问题引导,效果是不一样的,好的引入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为什么要学三视图”的认知需求.

(二)“概念形成”要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合理性”

“概念形成”对学生构建自身的认知结构起到关键作用.三视图的概念比较简洁,学生的理解往往会停留在表面上,对形如“为什么三视图能刻画几何体的特征”这一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其“合理性”必然缺乏深入的思考,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节课中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加强.

我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问题3:你认为观察一个几何体从一个方向看行了吗?从两个方向呢?至少要从几个方向?(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三视图的作用)

问题4:为什么三视图能合理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呢?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

第一,按三视图描述得出的几何体是确定的,“确定性”是数学概念“合理”的最重要特征.而从一个方向看、从两个方向看得出的几何体结论不确定,所以“不合理”.(有学生可能会认为“再增加几个方向看不是更全面吗”,教师可以用数学概念以“最简形式”为标准说明)

第二,几何体是空间图形,研究几何体的性质是在三维空间上研究的,而三视图正是几何体在空间坐标平面上的正投影.

这样,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概念“是什么”“为什么是”的认知需求,理解概念的形成是“有理可据,有法可依”的,而不是盲目、随意的,培养学生对问题刨根问底的求真、求实精神.

(三)“概念深化”要合理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深化”是灵魂,它能帮助学生以更高的观点看待问题,是教师创新实践最富有挑战性的一个舞台.

三视图怎么看?怎么画?教学中不是仅仅让学生“感觉”,他们就能掌握的,需要教师深入地分析和指导.本节课教师对此还应更深入地挖掘概念.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如下问题.

问题5:我们看三视图时,重点要观察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几何体的“点、线、面”,观察它们在三视图中的投影是什么(图形、位置),哪些是看得见的,哪些是看不见的,使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使从“平几”到“空间”的问题解决有明确的抓手,使学生适应从“平几”到“立几”学习的思维转换,克服原有的思维定式.

问题6:我们画三视图时,要注重哪些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哪些线段的长、宽、高是相等的,帮助学生分析、完善认知结构,还可以用学生在判断中出现的反例加以讨论、修正和说明,让学生初步感受“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方法.

(四)“应用探索”要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应用探索”是深化学生对概念理解、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围绕怎样认识三视图、怎么画三视图、画图要遵循什么规律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和完善结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现、感悟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充分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上出现了很多学生“二次生成”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质疑、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由百思不得其解到顿悟,其思维具有很大的直觉性,学生自己是顾及不到对其思维过程进行分析、整理的,教师要从知识的角度和方法层面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实现解题思想的类化.

(五)“总结归纳”要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结归纳”是一节课的升华,是学生能否深入理解新知识的再次强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认识,使其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思考.

问题7:观察、作出三视图,我们要抓住哪些要素?

教师从“点、线、面”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如何画三视图,让学生逐步接受“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种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从而逐步接受“转化”这种研究空间问题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一定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发现和归纳能力.

问题7:从三视图的学习中,你对事物的看法有哪些新的感悟?

让学生将认识三视图的感悟引申到其他事物上,使数学教学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更是数学教学更高的目标追求.

三、磨课思考

(一)高观点下的数学教学

教师要站在“系统的高度”和“学科的高度”去思考教学,这是黄老师评课给我的第一点深切感受.

1.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什么要学三视图?”“什么是三视图?”“怎么看(画)三视图?”“学三视图对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这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认知规律和需求.教学时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一条主线,才能抓好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把握、核心概念的把握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三个关键点.从这一点看,原先教师对教学的准备是有很多不足的.

例如,对于新课引入:

第一次磨课,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了苏轼的《题西林壁》,引出三视图.对于这个引入组里教师给出了不同的意见.虽然以生活常识引入贴近学生实际,但这一常识学生早在初中就已有知识储备,没有必要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入本节内容,使情境“去数学化”.

第二次磨课,教师给了一组图片:坦克、汽车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并由这些图片引入新课.虽然图片有所改变,但这样的情境依然无法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服务.

第三次磨课,教师给出了一组飞机的三视图图片,渐渐能接近教学内容,但表现形式过于直白.

黄老师在评课中提出了对第三次磨课的改进意见,具体如下.

问题1:请同学们看一幅图(正视图:飞机头),你能感受得到飞机的大致形状吗?(仅一幅图,没法判断)

问题2:如果加上这两幅图呢?(加飞机模型的左视图、俯视图)

仍然是“枭龙号”飞机的三视图,但先出现正视图:一个飞机头,让学生感觉一个图无法得知飞机的尾部特征,再加一个侧视图,依然没法得知飞机的全貌,再给了俯视图,这时,由三个图可以确定飞机的形状了,这就是要学习三视图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只要从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走进学生的心里,引人入胜.“问题导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教学要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

黄老师在评课中指出:数学概念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对概念内涵、外延的挖掘.三视图的概念构成,由于初中已学过,这并不会对学生构成困难,但为什么要学三视图,这个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进一步分析三视图的特征,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黄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

问题4:为什么三视图能合理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呢?

问题将关注点引向了概念的“合理性”和“平面向空间”过渡的层面,培养学生逐步学习以高观点看待问题的思维品质.

问题5:我们看三视图时,重点要观察什么?

问题抓住“点、线、面”的数学要素和本质特征,凸显了“平面到空间”“二维到三维”的数学转化思想,“教什么”“怎么教”,教师融入自己的思考,体现了数学教学原汁原味的自然本色.这才是匠心与智慧交融的教学设计,应该成为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追求.

由此可见,“问题导学”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需求,问题抓住了数学的本质特征,真正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理解知识,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教师要从提高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做起

改进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做起,这是我的第二点深切感受.

1.数学教学首先是“数学”的教学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训练.因此,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数学的本体知识去组织教学.正如张景中院士所说的:“将数学知识转变为用于教育的数学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数学的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注重从“数学”的角度“教”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点评中,黄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原有设计中没能紧紧抓住“点、线、面”这一数学元素去引导学生观察三视图,更没有引导学生思考三视图概念的“合理性”,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没能站在更高的观点下审视所教的数学知识,不注重数学知识本质的特点联系和来龙去脉,从而不能严谨地把数学知识整理成有利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这让我深深感到:教师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就必须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境界.

2.数学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

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到:教师既要思先于行,又要以行促思.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其实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事,我们每天都在解决教学遇到的问题,这种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黄老师在评课中,多次提到数学教学要思考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每一天都在进行的工作.但是,为什么我们平时不能很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不能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这些问题呢?黄老师点出了一个关键的因素:教师缺乏对“教学标准”的思考.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讲究规则.例如,不少教师缺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如新授课,它有哪些基本的环节,每个环节要抓住哪些要点?问题怎样设置?怎样引导?等等,如果教师自己不清楚这些要求,教学必然就缺少针对性.这告诉我们,每位教师对教学都要有“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想法,而且,仅有想法还不够,还要“设立标准”,并开创性地去“执行标准”,这就是教学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教”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问题导学”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提出了对教学要“设立标准,执行标准”的问题.因此,从学习“设立标准”做起,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不失为一线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方法.

磨课虽然短暂,但黄老师“问题导学”下的评课与磨课,让我领略了优秀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求真、求实精神,感受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专家视角和学者风范,也让我学习了如何反思与改进教学的方法,这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和研究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我坚信,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反思,教学必将是更为智慧的体验.我也会在通往优秀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享受教育的幸福,为美好的教育之梦助力!

(责任编辑黄春香钟伟芳)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高中数学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