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星
摘 要:微信的出现强烈冲击了整个社交媒体的生态环境,微信公共平台的诞生更是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媒体传播工具。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在整合传统媒体功能、全面客观多元化再现事件本身、强化传统媒体自身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以“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为例,研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上,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递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整合传统媒体各项功能的同时还延续了账号主题风格,努力展现传统新闻媒体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报道形式以及文本的叙事结构上微信公众号迎合了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突发性公共事件;品牌影响力;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0-0039-02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左右,一艘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突遇龙卷风,最终翻沉,船上共载有458名游客。经过十几天的紧张救援,400余名游客当中,只有十几名游客得以生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国各大媒体及时报道,密切关注。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中国之声”“央视新闻”三家媒体微信公众号2015年6月2日至6月8日期间对“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探究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媒体平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过程中所具备的特点以及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功能、全面客观多元化再现事件、强化传统媒体自身品牌影响力。
一、反映迅速,重点关注,持续跟踪
新媒体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物质基础,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更新及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并且信息始终处于快速流动的状态。相比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微信公众号可以更为及时地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行报道,并且做到连续更新。同时,以往发布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这就集中了报纸和广电媒体的优势。
表1 2015年6月2日至6月8日各公众号对“东方之星”翻沉报道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中国之声”公众号首次报道时间较迟外,“人民日报”以及“央视新闻”分别在次日早上的06:59和08:05对该起突发事件进行了报道。本文对2015年6月2日至6月8日三家媒体微信公众号对“东方之星”翻沉报道进行统计,发现有关“东方之星”翻沉的报道所占比均在20%以上,“中国之声”对“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的报道更是多达40%。以上数据说明,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媒體平台,不仅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反应迅速,而且在新闻的发布方面,有别于传统媒体包罗万象的特点,由于自身容量有限,微信公众账号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予以重点关注,并持续跟踪报道该起事件的伤亡以及救援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对该起事件的“聚焦”。三家媒体微信公众号从该起事件发生、救援工作的开展、船体扶正、抚慰家属、一直到“头七”缅怀,步步跟进,每天及时更新最新伤亡人数以及救援进展情况。
二、整合传统媒体功能,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全方位再现事件本身
人民日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中央电视台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体,在新一轮的媒体变革中亟待转身。毋庸置疑,闭门造车、摒弃新媒体这一崭新的平台势必会导致它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处于一个被动且弱势的地位,长此以往,甚至会被受众所抛弃。所以,为了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三家媒体不仅快速入驻微信公共平台,而且充分发挥自身原有优势,整合已有资源,将账号的主题风格延伸到了新媒体领域。
微信官方信息显示,截止至2014年7月份,微信公共平台账号已经超过580 万个,想要在如此之多的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赢得用户的青睐,绝非易事。微信公众号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融合传统媒体诸多优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静结合的传播形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信息在编辑、整合、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极大地方便了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对于该起突发性公共事件,受众通过微信公众号便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了解事件进展情况。
表2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报道形式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关“东方之星”翻沉的所有报道都含有图片,甚至有些报道,如《“东方之星”沉船24小时,一图全了解》,直接采用纯图片的方式进行报道。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报道方式多达31.67%。在当今的“眼球经济时代”,图片的吸引力无疑要比文字强很多,而视频的吸引力又是静止的图片所无法比拟的,伴随着4G技术的普及,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此次报道当中,3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说是特色鲜明,各显神通。“央视新闻”在整合、编辑信息的时候,大多将文字、图片、视频进行组合,作为电视媒体,央视新闻拥有其他媒体所没有的珍贵视频采访资料,大量事发现场的一手视频资料直观、真实地还原了事件原貌,视频对于静止的文字与图片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这种动静结合的报道方式不仅全方位再现事件本身,更是对已有媒体功能的拓展。“中国之声”分别在2015年6月3日、6月6日和6月7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如何安慰那片悲伤的水域?》《人声:东方之星搜寻救援实录》等充满人文关怀的广播音频作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借力新媒体将自身的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强化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
三、精心编排,内容为王,迎合新媒体受众阅读习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逐渐成为受众最主要的信息接收方式。而新媒体所带来的数字化阅读也正改变着受众的阅读习惯。如今,各种信息就像空气一样随时随刻弥漫在我们的周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增加,想要吸引到受众的注意,绝非易事。微信公众号作为信息的生产和加工者,必须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尽量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
表3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报道文本结构分析
传统媒体注重内容生产,高品质的内容为它们赢得了不少公信力。三家媒体微信公众号在此次“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的报道中,并没有采用许多网络媒体惯用的短、平、快的编辑手法,而是精心编排,注重内容的准确与实用。从表3可以看出,有45%的文章都采用了小标题的编辑方式,对于类似的突发性公共事件,随着救援情况的不断进展,大量信息需要采编、筛选、整合,小标题式的编辑方式可以将众多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角度报道、分析事件情况。这也是微信公众号编辑文章的一大特点。“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在6月3日推送了一篇名为《切割开仓救援作用是什么?》的文章,该篇文章分别用了“切割船体开凿救生洞”、“沿江搜救”、“潜水员下水搜救”三个标题,配合必要的图文以及数据解说,清晰明了地讲述了开仓搜救的原因、方法以及具体步骤。为了让受众对搜救工作有一个全面、直观地了解,该篇文章还对沿江搜救、开凿救生洞以及潜水员下水搜救三种不同救援方案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如此用心的编排不仅是对该起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受众的负责。
此外,在所有报道中,有11%左右的文章采用了编年体结构,30%的文章都采用了倒金字塔的结构。每一种结构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使用的情形,如此编排也是考虑到了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编年体结构严格按照事件进程的时间顺序,将事件进程中的关键环节记录下来,其优点是清楚显示时间发展脉络,凸显事实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使文本显得确凿可靠[1]。类似于“东方之星”翻沉的突发性公共事件,采用这种方式报道可以轻松掌控时间跨度,精确、明快、详尽而又高效地传递信息,受众也可以快速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倒金字塔结构则是将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摆在消息的最前面,然后按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把次要的材料放在最后[2]。这一结构源起于美国的“南北战争”,曾是新闻写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模式。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风靡的时代,倒金字塔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新媒體受众的阅读习惯,将文章最重要的信息,如事件最新的救援情况以及伤亡情况,放在开头,使读者最短时间内获取重要信息,快速吸引受众。在信息过盛的互联网空间内,过于繁琐、冗长的文字只会导致受众的流失。由此可见,三家媒体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编排上可谓下足了工夫。
四、结 语
近些年,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多有发生,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2010年的“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2011年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到如今“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天津塘沽大爆炸,这些突发性公共事件有着极强的时间性和社会性[3],它们与社会上每个人的健康、安全休戚相关,如何及时、高效地向公众公开突发性事件的信息成了所有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应对措施中的第一举措。处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风口浪尖,传统媒体如何借力类似于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平台更加有效地报道此类新闻成了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当然,传统媒体在进行媒体融合的同时,也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有效利用自身已有资源,实现传统功能与新功能的高效整合,从而给此类事件的报道带来更多便捷。
参考文献:
[1]陈龙.新闻作品评析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翁正良.倒金字塔结构起源新说[J].现代传播,1991(4).
[3]高保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视角分析[J].城市问题,2006(4).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