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2015-05-30 12:55:24万励
南北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万励

【摘    要】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36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

一、“探究性学习”的涵义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只有真正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因此,正确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涵义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作为学习观,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探究性学习情境中,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的内容,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只有真正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因此,正确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涵义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机械地呈现给学生,学生感受不到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对问题的发现也就谈不上对问题的探究,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学生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来探索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创设情境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创设情境的形式要多样化,可结合生活创设情景、借助演示或操作创设情景、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现场表演创设情景等。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我们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教师说:“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都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三、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部分学生只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没有独立见解,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有待于教师及时地发现、调节、解决。另外,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

四、在数学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6.在教学实际中要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8:26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36:59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9:17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