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霞
摘 要:语文预习能力指学生在课堂集体教学前对语文教材进行尝试学习的能力。有效的预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尝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使他们学会任务落实法、课本标记法、温故知新法等预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指导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为教师确定了新的角色定位: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同时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也是课堂相互交往的前提。
由于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的不同,课文类型的不一,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各异,预习的方法也就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同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预习效果。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预习
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如在预习课文《幸福是什么》时,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下任务去进行预习:(1)找出文中的新词,并选择其中三个各造一个句子;(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思考:这3个孩子是怎么寻找幸福的?用“——”画下有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是怎么认识“幸福”的?有了明确的任务指向,学生在预习时就会有所目的,不至于显得无所主张。课堂上的检查反馈表明:学生预习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预习日记或者写预习心得
教师在引导初期,可以让学生用简短的几分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做些简单的眉批,写下自己的随思随想;也可以用几十分钟,细细地反复研读课本,在圈点批注的基础上,把自己比较深入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者课文的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如在预习《电脑住宅》时,教师让学生分别用“———”和“■”表示电脑住宅的“神奇”和電脑住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最后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一写自己想设计的电脑住宅的样子。
三、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针对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是十分适用于一些有关联的课文的,如在预习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时,我们让学生去寻找以前所学过的送别诗,回忆那些学过的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并从中受到启发:送别诗表达的都是与友人在离别时的情感;再在新诗中自己去想: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这份送别之情的?这样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新的问题。
四、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语文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比如,对每组课文后的“回顾拓展”进行预习时,学生就可以将《作业本》上提供的习题作为练习题,先自己去做一做,遇到有困难的题目,再参考课文进行练习。
五、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某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自己参与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师让学生在预习时除了读通、读透课文,完成常规预习任务之外,还应动手去操作,看看实践结果,再读读课文,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因为课前有了充分的实践和准备,当课堂上讨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了。句子的含义到此也就不攻自破了。
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其他方式的预习也可以找机会进行必要的小组讨论。特别是阅读理解式练习,如果老师事先给了学生预习题,则可以集体对答案,并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发表不同意见,这样保证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意见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必须指出的是,每次预习并非只用一种方法,而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不同的课型需要有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预习,每个课时的预习都有不同,针对不同教法的预习要求也会有差异,比如课文整体教学和分段教学就有不同的预习要求。教师只有在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预习作为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预习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10.
[2]张秀良,朱祥伦.论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中国石油教育学会,2008(04).
[3]韩雪屏.语文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4]张田若.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