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 10:48胡垂立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胡垂立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特征要求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通过一些措施与途径,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协同创新 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

一、应用型本科“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本科教育,以下显著特征说明应用型本科教学必须推行“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第一,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第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第三,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第四,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采用产学研结合类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依托行业,扎根企业办学。

“协同创新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盈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模式”。一般意义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用户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研与技术攻关和服务社会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应用型本科按学科设置专业,以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框架设置课程,重视专业技术、经营技术、管理技术及智能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要求比技能型人才有更宽的理论技术基础,又较普通本科教育人才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如果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协同育人就显得异常重要,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间协同创新,从而实现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与使用、科技研发、知识增值,不能分隔,否则难以协同创新,产生协同效应。毋庸置疑,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

二、应用型本科“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意义

1.提升了学校产学研水平。协同育人就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多主体通力合作育人,其实就是“产学研用”的过程,其中学校是核心,是轴心,是协同育人的终极推动力,只有学校才能坚定“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企业、行业、政府机构、协会等协同主体的最高价值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协同的本质意义是推动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养成。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多赢合作机制,可以提高育人标准,促使学校提高产学研的水平,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

2.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理念引导课程改革,对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将各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协同创新,可以更好发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项目中碰撞出好的思想火花,短期内形成集体智慧,长远上,促成透明、分享和相互协作的校园文化的建立。

相关课程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可以凸显课程的知识性,引导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建立各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将零散无序的课程知识与技能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健全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3.有效整合优质资源,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难题。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单靠高校本身难以根本解决,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坚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学校实验实训室转化为工厂,可以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扩大实践教学的平台。加强学校和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开放办学,有利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应用型本科实现“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措施与途径

1.建立校内工作室,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搭建立体式实训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做合一。以面向市场,来自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为载体,在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合作企业采取真题实作,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按照“专业课堂就是公司,指导教师就是技术总监,课堂作业就是项目成果”的实践教学思路,建设公司型以真实项目为主的实训中心。不断开拓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建立校内工作是衔接校内外实训基地,从而实现“课堂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作室—实训基地—实习企业”立体式实训平台。

2.工学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新,创新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积极参加各类竞赛,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让学生得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训练,协助教师参加与企业合作项目等多种机会。

3.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众多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开展对外线上教育培训服务。组建包括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在内的复合型教学团队,通过在线平台开展对外在线培训教育服务。

4.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实操技能的培养,行业与企业全方位参与课程开发。

与企业保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项目的确定与遴选、实践环节的设计、实习的管理到考核标准的制定都有企业和行业专家深度参与。

5.通过一系列师资培养措施,已打造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让讲师走出去,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安排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项目,使教师尽快了解实训室设备功能,掌握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支持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及培训;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教师进行顶岗实习,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2)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申报讲座,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帮助、指导,保证人人有教研和科研项目,稳定了青年教师队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国内教学、科研交流与竞争;聘用知名专家和学者来院讲学、开展科研合作;经常组织老师前往兄弟院系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陈劲.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08).

[2]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高等职教,2013,(01).

[3]王冬吾.“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