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习得现状调研报告

2015-05-30 07:44袁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华中师范大学英语学习

袁帅

内容摘要:大学生第二语言学习是学校教育中一直备注关注的话题,而英语是中国大学生最广泛和最主要学习的外语。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的英语和小语种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笔者发现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语言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学习者学习动力较高,预期高,客观上也有所提高,然而对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满意程度低。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学习 华中师范大学 情感过滤假说

在中国,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英语语言习得。因此,调查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无论是从学习者角度还是教学者角度都有利于促进第二语言习得。老师一方面是对学习情况有整体性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根据相应的情况做出教学上的调整。在笔者小组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的问卷以及走访调查中,通过一些数据发现学习者普遍学习期望高而对学习现状不满意。

一.调研前期准备

1.调查目的:调查大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普遍基本情况,结合专业理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得出概括和结论。

2.调查对象:笔者小组选择文学院作为研究样本的原因是:(1)大学中各院系对英语习得要求达到的水准不同。因此,由于学习动机和动力的不同,在全校范围内采集样本可能造成样本质量的不均一。而相比之下,文学院和大多数学院相同,要求本科生的英语达到四级。(2)在对英语要求相同的院系中,文学院的学生数量最多。由于研究时样本在学习环境,学习思维上的不同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分析,并且小组所要研究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典型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样本采集环境的一致性,有利于集中客观地凸显问题,小组选择了文学院的近500名本科生作为样本。

3.调查内容:笔者所选择调查的语种以英语为主,这是当今大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选择的主要语种。另外,研究中也给予了第二外语关注,对于第二外语的习得者,研究的重心则转向了引导学习者从第二语言转向第二外语的诱因。在问卷的设计上,调查突出了三个方面的侧重:(1)学生学习动力;(2)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存在的方式性问题;(3)学习动机之间的差异。

4.调查方法: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二.数据分析

我们设计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英语课外学习情况”,“对学校教学评价”,“对学习的期望值”和“目前的满意度”,“高考与四六级英语成绩对比”等问题,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似乎很高”,包括学习期望等,并且客观的结果显示他们的确通过了CET-4测试,然而他们对自己的成就似乎并不满意。

1.关于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分析,即学习动力在情感过滤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如图所示:

表1

总的来说,根据“是否有必要学英语”后的“均值”一栏来看,学习者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很有必要,意愿指数普遍大于7。

单独来看,“学习时间”相同,都会“自行补充练习”的情况下,参加过英语组织的同学的意愿平均值是普遍比未参加过英语组织的同学的意愿平均值高的;或者“学习时间”相同,都“参加过英语组织”的情况下,会自行补充练习的同学的意愿平均值普遍比不会自行补充练习的同学的意愿平均值高。这样的数值差反过来说明在生活中,学习者首先持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愿会影响其在学习上的表现和投入。

这里的学习意愿我们可以归纳成一种学习的动力——由意愿而产生的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推动力。而Krashen(1982)提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过滤机制假说”(The E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中对此有深刻的阐述。[1]

这种机制的存在很好验证了为什么学习者需要不断降低自己情感过滤机制的“门槛”——排除这些负面情绪对自己学习语言的影响。当然,保持饱满的动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则是最好的“降低门槛”方法之一。

决定情感过虑机制的因素通常分为三大类:动机(Motivation),自信(Self-confidence)和焦虑(Anxiety)。在这里,学生自身对学习英语必要性的认知就决定了他们动机(Motivation)的强弱。动机的关键性,许多学者都做出过论述:“Skehan(1989)认为,它是仅次于学能的最强有力的学习效果预测因素,Gardner(1985)则认为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四个主要个体差异因素之一。吴一安等(1993)调查发现,它是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七个主要因素之一。”[2]

Krashen用一张图表证明这个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因此,在这个阶段,Kranshen强调对于学习者而言,不仅要提供“足够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更要降低过滤。三大因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处的外部语言环境,可想而知决定降低过滤需要一个外在的环境来鼓励这种低过滤机制的形成。

2.对学校的教学评价即主观评价的学情分析

低过滤机制有利于促进二语的习得。然而在后面的数据分析中,笔者发现低过滤机制在校内的英语教学中并未得到很好的鼓励。这种缺陷,主要来源于自信 。根据调查所设计的问题“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所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下表:

表3

(评价的程度区间分别是1-10,代表很不满意到很满意)

三项评价标准的满意度都是偏低的,而在“大学是否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一项,满意度只达到5.42,意味着可能在硬件设施或者提供语言学习环境方面又或者是在英语学习的课程设置上面缺少一定的合理性。没有足够的资源,学习者很难从外界接受到激励,只能企图从自身内部寻找动机;而这也会阻碍足够自信的建立,这种自信将影响学习者对学习前景的构建和预期。而“信心”这一因素和“焦虑”有很大内在联系。因为“自信心的减弱也能强化学习者的‘焦虑(anxiety)情感。”[3]

以上三个评价的内容从从教学角度来说的,那么最终回归到学习者自身的角度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

表4

在“成就欲望”这一项,也就是学习者对于学习语言的期待和目标,标准差为2.332,可以看出差异较大。说明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自身的要求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来说,均值达到了6.34,说明期待和欲望普遍较高。然而,样本对于自己目标语学习情况(成果)的满意程度较一致,并不是很高,仅有5.15。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样本的学习成果普遍并未达到预期而使自己满意。

3.对高考与四六级英语成绩对比即客观提升的学情分析

前一环节设计的问题样本是根据本身感受做出的主观评价,那么从客观角度来说,大学英语教育为他们带来的提升是怎么样的?我们将学习者的高考成绩以及四六级成绩进行比较:

表5 样本高考分数段统计

表6 样本四六级通过率统计

结合表5表6可以计算出:高考英语成绩为90分以下(不及格)的收调查者在接受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后全部通过了四级测试;高考英语成绩在90分~100分的同学在接受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后,95.4%的人通过了四级考试,2.1%的同学通过了六级考试。这说明客观上,经受过大学英语教育后,受访者的英语成绩还是有很大提升的。

三.结论

因此,综合来说,在笔者所调查的这群样本中,大多数学习者普遍承认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并且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处于中上的层次;从客观结果上来看,普遍达到了大学对本科生的毕业英语要求。然而学习者似乎对大学所提供的英语教育满意程度并不很高;从自身自信角度和满意角度来讲,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这种层次。学习动力、预期和教学以及成果满意度有差异,那么可能是由欲望和动力到付诸行动和行动形式这中间的环节有欠缺合理之处。造成这种不合理的深层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注 释

[1]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1982.P30-31

[2]戴运财,何琼,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2003(2)

[3]刘君栓,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 Vol.14No.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习得华中师范大学英语学习
华中师范大学“五创并举”学党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学术战"役",华中师范大学砥砺前行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et Catchwords of 201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研究综述
留学生课外语言输入与疑问句习得关系研究之理论探讨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