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课外语言输入与疑问句习得关系研究之理论探讨

2017-02-23 21:27武斌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语言输入对外汉语教学

武斌

摘    要: 现代汉语疑问句是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习得的重难点之一。本文首先对三种语言输入观和语言输入的三种假说进行梳理,然后探讨疑问句习得的影响因素,并指出课外语言输入情况归属于外部环境因素中的课外语言环境因素之中,最后对留学生课外语言输入与疑问句习得的关系进行考查。

关键词: 语言输入    汉语疑问句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

一、引言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疑问句在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对其思维和交际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零起点和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现代汉语疑问句本体研究和母语习得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相比而言,汉语疑问句的二语习得研究却比较薄弱。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年龄、性格、认知风格、语言学能、学习者的态度、动机等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习得。在起点相同,教师、教材、课堂内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有的学习者针对疑问句的习得速度较快,另一些学习者的习得速度则较慢。因此,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因素恐怕难以对上述习得差异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拟通过对留学生课外语言输入与疑问句习得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以期为留学生的汉语疑问句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二、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和输出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周围环境(周围人们的语言)的刺激做出反应的行为,强调外在环境因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语言输入是由外在的语言刺激和反馈构成的,学习者通过对语言刺激的模仿,如模仿语言结构或语言模式,形成了固定的言语行为模式,通过正面的反馈和纠正得到强化,达到加强正确反应的效果,长此以往就养成了语言习惯,在反复操练过程中达到了语言习得的目的。语言是一种习惯,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基本部分(Ellis,1985)。

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反,心灵学派认为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可能接触到所有语言现象,但是学习者可以发现语言中的隐形特征,掌握在语言运用中很少出现的现象,产出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句子。这说明贫乏的语言输入只是语言习得的“触发”(trigger)因素而已,学习者是通过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习得语言。

“互动观”(interactionist)介于行为主义语言输入观和心灵学派语言输入观之间。“认知互动理论”(cognitive interactionist theory)不单单强调语言输入环境的重要性,也不仅仅强调语言习得内在因素的重要性,而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内在加工机制与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在的语言输入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并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第二语言学习者处理这些信息并不是全盘的吸收,而是通过自身的语言学习系统对信息进行整合,整合后有用的信息才会发挥作用(Ellis,1994)。

上述三种语言输入观涉及语言输入的三个重要理论假设,第一个理论假设是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人类只能以一种方式习得语言,即通过信息的理解,或通过“可理解输入”的方式,我们通过理解包含i+1水平的语言输入,按照自然习得顺序,从目前的习得水平i进入下一阶段的习得水平i+1”(Krashen,1985)。对成年人来说,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主要来自于和本族人交谈时使用的“外国人的语言”(刘珣,2010)。在输入的过程中最好避免学习者的情感过滤(the affective filter),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的真实言语交际中输入的语料才会最终参与语言的内化(internalization)过程,促进习得的进程(仇鑫奕,2010)。

作为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的扩展,Michael Long提出了“互动假设”。要想充分理解和认识语言输入的本质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影响,仅仅考察单向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应该高度关注母语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双方进行意义的沟通时,母语者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在语言形式、话语结构和功能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语言形式的调整使语言输入更简单易懂,更适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通过询问、重复、确认、解释等方式使语言输入更容易理解。

继Krashen和Long的语言输入假设之后,Swain认为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加工仅仅局限于意义的加工,而这种加工是不完整的,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输出在二语水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或者否定了。语言输出促使学习者必须对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Krashen侧重语言输入,Long重视同母语者之间的语言互动,Swain则更关注语言输出。这些学说都鼓励第二语言学习者积极地与目的语国家成员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增加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进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在影响汉语疑问句习得的众多影响因素中,课外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和语言互动的数量、质量、方式和条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三、疑问句习得影响因素

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习得疑问句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四种类型疑问句的差异和难度对留学生习得的影响;第二,留学生的个体差异、态度、动机及学习策略等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第三,外部环境因素对疑问句习得的影响,主要分为课堂语言环境和课外语言环境。其中,课外语言输入归属于外部环境因素中的课外语言环境因素之中。

初級阶段留学生主要习得一些结构简单,语法项目较少,语用功能简单且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句式。选择疑问句的习得难度较低,留学生在口头或者书面表达时易于操作。但是由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汉语水平有限,导致连接词混用或误用且疑问选项多为较简单的名词或者形容词。特指疑问句的习得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疑问代词的习得,“什么、多少(问数量)、哪儿、谁”比较简单且处于疑问代词的核心地位,而“哪里、多少(问价格)、多少(问年龄)、怎么样、什么时候、几、多、怎么(问原因)、怎么(问方式)”则较为复杂且处于相对边缘地位。是非疑问句的习得中,留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疑问句的语气词的细微差别,因此常常出现疑问句语气词误用的现象,表现为“吗”的使用泛滥。正反疑问句习得方面尚处于萌芽状态,由句尾疑问词“吗”的疑问句过渡到重叠结构的正反疑问句,且重叠结构多数为简单的单音节词语,如“是不是”、“好不好”等。

留学生的个体差异、态度、动机及学习策略对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产生一定影响。个体差异可以分不变因素、可变因素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些因素,不变因素指不被外部环境控制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语言学能等;可变因素指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如态度、动机等;介于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之间的一些因素如认知风格等。学习态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汉语习得效果,对现代汉语疑问句持有畏难情绪或者否定态度,势必延迟习得时间,习得效果会不尽如人意。习得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外在动机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会获得外在的奖励或者避免惩罚等,零起点和初级阶段的留学习得汉语疑问句的首要动机是通过询问获取相关信息,在理解会话者的同时也获得理解。学习策略是留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采用的普遍倾向或方法,有的学习者主动寻找学习疑问句的机会,参与交际互动,而有的学习者则利用字典或者教材,获得疑问句应用实例,掌握汉语疑问句结构规则。

外部环境因素对疑问句习得也会产生影响,外部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课堂语言环境和课外语言环境。在课堂语言环境中,教师对疑问句教学,带有鲜明的“教师语言”色彩。此外,有着相似学习基础和学习动机的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在对话当中也会使用简单的疑问句。但是,课堂语言环境较为封闭,学生接触的疑问句无论是话题意义还是结构形式都比较有限。而在课外语言大环境中,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和话题,留学生则可以接触最真实的语料。

四、课外语言输入与疑问句习得的关系

(一)课外语言输入与疑问句习得的关联

在影响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众多因素中,课外语言输入属于外部环境因素中的课外语言环境。留学生进行课外语言输入弥补了课堂语言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课堂教学也有局限性。学习者在课堂上接触到疑问句的时间和数量是有限的;学习者学到的通常是“课堂语言”或“教科书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真实鲜活的语言有一定差距;课堂教学多侧重于疑问句语法规则等形式要素的学习。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主张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进行语言输入、语言互动和语言输出,并将课外的语言输入与课堂教学中学习疑问句的基本知识、语法规则和部分疑问句交际技能相结合,活学活用。

课外语言的交际互动使学习者将课堂上学到的疑问句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学习者要想获得活的目的语语言知识,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第二语言能力和技能,如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或技能,并达到较高水平,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吕必松,1996)。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利用适当的机会创造有效的课外语言交际互动,往往能够有一些创造性的收获,所学的知识在得到巩固的同时也获得了多方面的拓展。

(二)课外语言输入调查实施

语言输入至少存在两个来源:“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内部来源”即语言输入来源于中介语(Interlanguage),中介语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是一种独立于其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统(王建勤,2012)。“外部来源”指的是教学与社会环境向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的对象为教师、同学和社会环境中各行各业的人,输入的媒介包括口头输入和书面输入。

课外语言输入的对象可以是中国人、母语相同的国家的人,也可以是说着不同语言的其他国家的人。除了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之外,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之外也会与不同职业和阶层的社会成员进行互动。在同这些交际对象进行交流时,有的留学生在整个会话过程中是话题的发起者与主导者,留学生本人讲话的时间多,而会话者主要以倾听为主,说话的时间较少,我们称这一类留学生为输出主导型;有的留学生则与之相反,不管交际的对象是中国人、母语相同的国家的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在整个会话过程中开口率都不高,听对方讲话的时间远远长于自己开口讲话的时间,这一类留学生我们称之为输入主导型;还有一类留学生介于输出主导型和输入主导型两者之间,即在交际过程中,参与会话与倾听对方两者兼顾,我們称之为互动主导型。此外,针对留学生课外语言输入和互动意愿和实际的语言输入和互动情况之间的差异也应该进行区分。

课外语言输入的媒介有口头输入和书面输入。从听、说、读、看四个方面,主要涉及听中文广播节目,看中文电视节目、网络中文视频、中文CD和中文课外书,读中文报纸和中文杂志。语言输入的最佳项目是学习者身边的事物和思想(Ellis,1994),在学校内(如教室、食堂、宿舍楼、图书馆)与同学、餐厅服务员、宿舍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的交流,在社会公共场合(如超市、商场、菜场、银行、医院、旅游景区)与服务人员、柜员、医生、游客、导游之间的交际,所涉及的话题多为临时性话题,其广度和深度差别很大,且交际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所以在这些场合和机会中涉及的知识和概念重复率高,具有可理解性,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五、结语

初级阶段留学生疑问句习得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疑问句的难度、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外部环境因素,我们将课外语言输入归入外部环境因素中的课外语言环境之中。根据语言输入和输出相关理论,并结合留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语言输入的实际情况,将习得汉语疑问句的留学生分成输入主导型、互动主导型和输出主导型三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课外以互动为主导的留学生疑问句习得效果显著高于输入主导型和输出主导型的习得。所以,留学生应将课堂上学到的疑问句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弥补课堂疑问句教学的不足。同时,课外应发挥主动性,尽可能地多与汉语母语者互动交流,听说并重,在兼顾语言意义和结构形式的同时,还注重语言细节;在同母语者互动结束之后,对交流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总结,从而促进汉语疑问句的习得。

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4]Long,M.H.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6.

[5]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Gass,S.M.and C.G.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Newbury House,1985.

[6]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北京: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6.

[8]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9]丁雪欢.汉语疑问句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0]仇鑫奕.目的语环境优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16YCX011)

猜你喜欢
语言输入对外汉语教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