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华微型小说的生存环境

2017-02-23 21:09易青媛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易青媛

摘    要: 泰华文学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各类文体在不同时期占据泰华文坛主流,当前创作主流是包括闪小说在内的微型小说。本文主要讨论微型小说在泰华文坛盛行的内外环境因素和生存发展态势。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微型小说    闪小说     生存环境

泰华文学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从跟随着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萌芽发展至今,几乎跨越了整个风起云涌的20世纪。这一个世纪中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改变,也深刻影响着泰华文学的发展与生存。在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诗歌统治的时期,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的需要,诗歌简洁明了有力,能够迅速激发读者共鸣;上世纪50至70年代是中长篇小说兴起,《一个坤銮的故事》、《侨领尘正传》、《三聘姑娘》等中长篇小说,时间跨度长,空间地域广,充分展示了泰国华人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二战后对泰国华人历史的一个艺术再现与总结;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泰交流日渐频繁,散文这种形式自由,容易抒发情感的文体,占据了泰华文坛创作主流。到了上世纪90年代,15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逐渐风靡泰华文坛,直到现在仍占据重要地位。微型小说之所以成为泰华文坛的主流,和所处时代的各类因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们大致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来分析,发现各类环境因素对泰华微型小说的促进性或制约性。

一、外部环境

单就泰华小说发展史来看,首先从单个作家创作中长篇小说到多位作家合作接龙小说,再到创作短篇小说,直至微型小说和闪小说。这些小说从纵向上给我们展示了泰国华人在不同时期、时代的境遇,在横向上又给我们展示了广阔的泰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让我们能够一览泰国华人的生命脉络和心路历程。特别是这些小说的批判现实主义特性,是泰华文坛正义和良心的体现。而泰华小说这条发展线索,也给我们呈现了其逐渐“短小化”与“碎片化”的图景。

这是有外在原因的,首先是,在当前互联网大发展,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1]。“印刷图书让我们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相比之下,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其理论规范就是工业主义,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伦理,也是一套产量最大化、消费最大化的伦理”[2]。微型小说毫无疑问地体现了“短小化”的特征,它的盛行也契合了互联网时代。而作为微型小说类的闪小说则是“碎片化”的例证,它满足了当前社会时间和精力不足的读者的需求。其缺点是无法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也无法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为了突出情节,不得不忽略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描写。于是,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无法在微型小说中呈现。

读者群的数量和质量,是导致微型小说在泰华文坛盛行的另一个外因。泰国华人从第三代开始,华语水平已经极大退步,影响到华语文学读者群的数量和质量。而微型小说由于其篇幅短小,内容通俗等,比较符合泰国华文读者数量和质量都减退的现实。

纵观泰国文学史,“通俗文学一直是泰国文学的主流,古代文学、近代文学是如此,现代文学也不能不按这个轨迹发展。这里有文学传统的原因,也是由历史条件决定的。泰国文学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西方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是着重娱乐功能的冒险小说、侦探小说和爱情通俗小说,其间还夹杂着时间不算短的中国历史演義故事热。传统的因袭,读者的欣赏习惯和美学趣味,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惯性,影响着泰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泰国文学史家称六十年代为文化上的黑暗时期,文坛杂芜,通俗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同样受制,艳情打斗游戏人生的作品却格外得宠”[3]。而泰华文学却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是大多数作品的主要内涵,在以娱乐和消费为重的大众文化泛滥的今天,严肃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存环境被进一步挤压,泰国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品味一直不在现实主义文学上,更何况让他们面对的是用自己不熟悉的华语创作的作品。于是,微型小说成为泰华文学现实主义精神最后的堡垒,代表着泰华作家对精神家园对中华文明的自信与坚守。

二、内部环境

泰华微型小说盛行的内因方面,首先要注意的是,作家队伍的业余化和老龄化。上世纪50年代之前,泰国华人移民不断涌入,泰华文坛不仅有众多接受过五四“新文学”洗礼的作家,还有不少以文为生的专业作家或报人。但随着泰国社会的发展,从事专业的文艺创作已经不能够在泰国生存下去,许多作家转行经商,亦文亦商是泰华作家的特色之一,于是泰华作家逐渐业余化,长篇巨作已经不是他们有时间操作和驾驭的。例如司马功先生曾说:“近年来我的琐事和业务日见增多,而我的精力与我的事业成反比。加上曼谷的交通越来越不通,我每天花在车上的时间将近4个钟头……由于我的‘业余所剩无几,我的作品是长话短说,我往往把一个很大的题材写得很短……”[4]这也是泰华众多作家的现实写照。

另外是作家的“老龄化”,司马功十多年前的《多是人间六十翁》、曾心的《给泰华文学把脉》和梦莉的《从泰华文学的现状对泰华文学的展望》等文已经给我们展示了泰华作家群的无奈现状。老龄化的作家群缺乏创作中长篇小说的精力,而篇幅短小的微型小说,对生活中一个场景片段,甚至一个短小的瞬间都可以描写和发挥,并从中透露作者的思想,虽短小却精悍,深受亦文亦商,时间有限的泰华作家青睐,所以泰华文坛掀起了微型小说的创作浪潮,参与作家之多,作品数量之大,远超过之前任何一个时期。到2011年,司马功先生又把“闪小说”介绍给泰华文坛,不仅首先创作了八篇作品,还发表了《什么是闪小说》,解释了定义和创作理论,在泰华文坛引起了极大关注,其他作家也相继创作了具有个人风格的“闪小说”作品。2012年,泰华作协举办了“闪小说、小诗研讨会”,对闪小说的特点、立意、内容、字数等进行了探讨,为闪小说在泰华文坛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此后泰国《亚洲日报》、《泰华文学》等报刊开出专栏,三百多篇闪小说相继发表,成为泰华文坛继微型小说之后又一创作高潮。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程思良对泰国闪小说热的成因解释道:“因为有着微型小说的创作磨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当这些作家转写与微型小说有着颇多共通之处的闪小说时,便能比较快地把握其创作特点,得心应手地创作闪小说。”[5]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内因是新移民作家正处于一个厚积待发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泰经济文化等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泰国工作生活定居的新移民逐渐增多,东南亚为题研究专家王赓武将新移民定义为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的人员,相比而言,他们年龄较小,所受教育较高,不少已经在中国接受完整的教育,并不局限于取得永久居留权乃至所在国国籍[6]。新移民作家已经成为泰华文坛的生力军,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散文、诗歌、微型小说等。但由于并非土生土长,对泰国社会的融入和观察角度,和老一辈有差异,有评论认為“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泰华新移民文学所谱写的乐章略显得单薄,后续乏力之忧……主要还在于泰国特殊的语言文化生态的不利,而新移民文学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7]由于对泰国社会文化生活积淀程度低,新移民作家未有长篇小说问世,而能够表现周遭生活片段的微型小说,更加适合新移民作家入手。我们以《泰华文学》68期,泰华闪小说比赛优秀作品专辑中的新移民作品为例,《同在一条船》中,市委书记,纪委等名词,是中国大陆特有词汇,描写的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反腐败;《气功大师》中的隔空取蛇表演故事,是取材于中国大陆著名的某特异功能大师案件。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移民作家还是非常关注大陆社会,也熟悉大陆实情,而像《芒果情》、《粿条船》、《警事》等则是新移民对发生在身边的泰国社会的反映,代表着对泰国社会的融入。

通过上文所表泰华微型小说成长及生存的外部和内部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到泰华微型小说既有坚实的成就,又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时间和更深入的探讨。单从各类环境因素来考量,泰华微型小说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司马攻先生认为:“泰华微型小说还会继续繁荣、发展下去。泰华的微型小说在各位文艺版编辑推动之下,在作者苦心经营之下,将会登上另一个新台阶。”[8]

参考文献:

[1]苗炜,碎片时代的生存准则[J].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8月20日.

[2][美]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M].中信出版社,2010.

[3]栾文华,泰国文学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92.

[4][泰]司马功,序言,演员[M].八音出版社,1991.

[5]程思良,前行中的闪小说——东南亚华文闪小说的崛起及其它[J].中国艺术时空,2014(04).

[6]王赓武,著.程希,译.新移民:何以新?为何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4).

[7]庄钟庆主编,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66.

[8][泰]司马攻,泰华微型小说集序,泰华微型小说集[M],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编印,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