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转喻下文言实词“过”的词义生成与演变

2015-05-30 06:07龙正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责备实词义项

龙正海

高中文言实词数量众多,词义繁杂。长期以来,文言实词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高中教学难题之一。认知语言学家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意义,即是经过人的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多义现象是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为了积极探索解决文言实词的教学难题,我们尝试结合古文字构形理论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隐喻、转喻认知手段来阐释高中文言实词“过”的语义演变,以期发现“过”语义转移的内在认知规律,从而引导发学生通过认知隐喻、转喻对文言词汇的基本义进行大胆衍生和创设,推断出不同文言实词的词义的演变过程。

一、“过”的语义分析

“过”在西周金文中写作“”,在小篆中,“ ”将金文的“ ”写作“”。最初隶化楷书为“過”,然后俗体楷书为“过”。综观古字形,“过”的古体都是从辵,咼(guā)声。“辵”的古字形从彳(十字路),从止(趾)。根据古文字形构词理据,我们知道“辵”表示与行走有关之义,因此从“辵”的“过”的本义应该是“越过”“走过”“经过”的意思。《说文》:“过,度也。”《玉篇》:“度也,越也。”《尚书·禹贡》:“夏禹治水,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二、“过”的主要义项

“过”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重点掌握的120个实词中的一个。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过”的“走过、经过”,“超过、胜过”“过分、过于”“错误、过失”“犯错”“责备”,“拜访”七个义项。“走过”“经过”是“过”的核心义项,通过隐喻,演变出“超过”“胜过”,“过分”“过于”义项。通过转喻,演变出“拜访”“犯错”“错误”“责备”义项。

三、从认知角度分析“过”的词义演变

实词词义演变是主要基于人类隐喻与转喻的认知基础。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领域中的相关特征映射到另一个概念领域的结果。莱考夫指出转喻是认知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常用易于理解和感知的事物的一个方面指代整个事物或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克罗夫特认为转喻是对同一认知域矩阵中某个认知域的突显。隐喻与转喻的主要区别在于:隐喻涉及于两个概念域的映射,而转喻涉及于不同概念域的映射;隐喻产生的认知基础是相似性原则,转喻所涉及的是一种“临近”和“突显”的关系。

(一)隐喻认知角度下的词义演变

在隐喻相似性原则运作下,“过”演变出了“超过”“胜过”“过分”“过于”的意思。如上所说,“过”的本义应该是“走过”“经过”意思。换个方式来表述,“过”的本义可以表示为“运动变化”+“超出参照点”,其中“参照点”一开始主要限于实体空间方面。例如,《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隐喻相似性原则的运作下,意义从具体的始源域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过”的“参照点”的语义也就从开始限于实体空间演变扩展到非实体空间,因此“过”由“走过”“经过”语义演变为“超过”“胜过”的意义。例如,《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当“过”的语义将具体的概念领域中的相关特征映射到更为抽象的概念领域时,在完形心理学作用下,表“运动变化”的概念意义愈加隐去成为背景,那么“超出参照点”的语义就愈加突显成为图式。那么,“过”有“过分”“过于”的程度副词用法。例如,《荀子·修身》:“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柳宗元《小潭石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转喻认知角度下的词义演变

在转喻临近原则与突显原则运作下,“过”演变出“拜访”“犯错”“错误”“责备”的意义。在“过”转喻演变出“拜访”中,属于用典型的动作去指代整体的行为事件的认知模式。“拜访”这一行为事件包含了很多子事件。在转喻机制的影响作用下,用突显行为“运动变化”子事件来替代整个行为事件。例如,《战国策·齐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轩中,一日,大母过余。”

在临近、突显原则运作下,在“过”转喻演变出“犯错”的过程中,突显了“超过参考点”的语义特征,“运动变化”隐去成为背景。另外,“过”转喻出“犯错”还有情感态度。《左传·宣公二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战国策·赵策》:“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

在临近、突显原则运作下,“过”由“犯错”转喻演变出“错误”,突显了结果状态,属于由动作完成结果替代动作过程的认知模式。《说文》:“过,罪愆也。”《广雅·释诂三》:“过,误也。”《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另外,责备是内在情绪变化的外在表现,在转喻临近原则的影响作用下,“错误”就转喻演变为“责备”义。《广雅·释诂一》:“过,责也。”《楚辞·九章·惜往日》:“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蒋骥注:“过,督责也。”

(三)词义演变的规律

随着时间的流逝,词语在形成和使用中,渐渐离开最初的意义,并由此直接或间接演变出新义。在众多的多义词中,其词义演变是有规律可寻的。通过梳理“过”的词义演变,我们可以把词义引申规律归纳总结如下两条:其一,从具体到抽象。其二,从实义到虚义。

猜你喜欢
责备实词义项
鸟责备空气
责备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成功的途径
Self Check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Enhanced Precision